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党课:坚决向违规吃喝问题说“不”
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专题授课的形式,聚焦违规吃喝问题开展警示教育,这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某某实践的必然要求。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绝非简单的“舌尖上的问题”,而是腐蚀党员干部、污染政治生态的“慢性病”“传染病”。下面,我结合某某实际,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认清形势,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正视问题
近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违规吃喝问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但从查处的案例来看,问题依然突出,形势不容乐观。
(一)从政治高度看,违规吃喝是政治生态的“污染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违规吃喝看似是“吃顿饭、喝杯酒”的小事,实则是政治立场、党性原则的“试金石”。在禄劝县,个别干部将“酒桌文化”异化为“官场规则”,甚至喊出“接待就是生产力”的荒谬言论。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导致“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的潜规则大行其道,最终让权力沦为利益交换的工具。2021年以来,禄劝县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党员干部酒驾、醉驾37人,其中14人被开除党籍,这些案例背后,往往都存在违规吃喝的影子。
(二)从社会影响看,违规吃喝是党群关系的“离心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评价,往往从身边小事、细节之处入手。某某市某村委会两年内在15家餐馆挂账用餐270次,累计15万余元,其中45次无具体事由,191次为工作后安排就餐。这种“吃公函”“吃食堂”的行为,不仅挥霍了财政资金,更寒了群众的心。正如群众所言:“干部在酒桌上推杯换盏,群众在生活中唉声叹气。”
(三)从发展大局看,违规吃喝是干事创业的“绊脚石”
某某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推动工作。但少数干部沉迷于“酒局”“饭局”,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应酬上,导致工作不在状态、效率低下。更有甚者,酒后失德失态,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比如,某单位“三公”经费中公款吃喝支出占比近一半,而干部身体素质却每况愈下,“喝死人”的新闻屡见不鲜。这种“酒杯里泡着的腐败”,不仅侵蚀了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更阻碍了某某改革发展的步伐。
二、剖析根源,以“追根溯源”的态度找准病灶
违规吃喝问题屡禁不止,既有历史文化的积弊,也有制度执行的漏洞,更有思想认识的偏差。我们必须从思想、制度、监督三个层面深入剖析,才能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一)思想“总开关”松动是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