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XX乡党委书记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述职报告(精品)
尊敬的审计组各位领导: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和本次离任审计工作的要求,我在此就本人于2023年1月至2025年7月担任XX乡党委书记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有关情况,向审计组作如下书面报告。两年半以来,我始终牢记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乡党政班子成员一道,团结和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廉洁奉公,聚焦“农旅融合”发展主线,奋力谱写XX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恳请审计组审查。
一、本人任职情况及任职期间单位基本情况
(一)本人任职情况
我于2023年1月经组织任命,担任XX乡党委书记,主持乡党委全面工作,至2025年7月离任,任期共计两年半。任职期间,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中全会精神,严格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和经济责任,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注重发挥班子集体智慧,重大事项均通过党委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
(二)任职期间单位基本情况
XX乡位于我县东南部山区,是连接县城与东部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全乡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2%,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田园风光。全乡下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00余人。耕地面积2.1万亩,山林地面积9.8万亩。我任职之初,XX乡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寻求发展新路径的关键时期。彼时,乡域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民收入来源有限,村集体经济普遍不强,基础设施特别是旅游配套设施存在明显短板。面对这一现状,乡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明确了以“生态立乡、旅游强乡、文化兴乡”为发展战略,将“农旅深度融合”作为推动全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核心引擎。经过两年半的不懈努力,XX乡的基本面貌发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健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生态优良的良好态势。
1.经济总量与质量双提升。乡域生产总值(GDP)由2022年的2.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3.3%,预计2025年上半年可完成2.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22年的120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950万元,年均增长27.5%,财政自给能力得到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2亿元,其中超过60%投向了农旅融合产业及配套基础设施领域。
2.主导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农旅融合产业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群众增收的绝对主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从2022年的4000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8500万元,年均增速超过45%,实现了乡村旅游收入增速远高于30%的目标。成功打造了以“XX画廊”农文旅融合示范带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培育了高山云雾茶、有机果蔬采摘、稻田艺术体验三大特色农业板块。全乡发展特色民宿80余家,其中精品民宿15家,总床位数超过1200个,初步具备了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的承载能力。
3.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我们始终将富民作为第一要务。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2年的18000元提升至2024年的24500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6.7%,远超金凤区提出的7.5%的增长任务。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1:1缩小至1.8:1.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00余个,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超过1500人,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分享到了发展的红利。
4.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累计新(改)建“四好农村路”4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组组通水泥路。完成全乡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建成乡级污水处理厂1座,村级污水处理站8个,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二、任职期间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上级党委和政府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情况
作为乡党委书记,我始终将讲政治摆在首位,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委的各项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在XX乡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执行,推动上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农旅融合发展根基。我深刻认识到,农旅融合是实现乡村“五大振兴”的有力抓手。任职期间,我坚决扛起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职责,将该战略的实施与我乡发展实际紧密结合。1.强化规划引领与组织保障。牵头成立了由我任组长的“XX乡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组织编制了《XX乡农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2023-2027年)》和年度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我们尤其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统筹优化了乡村空间布局,加强了与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现代农业专项规划的整体联动。2.精准用好用活涉农资金。两年半来,我乡累计争取并投入各类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专项债券、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等共计3500万元。为用好这笔钱,我要求乡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专门台账,确保专款专用、流向清晰。我们深刻吸取部分地区存在的资金拨付不及时、挤占挪用、滞留闲置等教训建立了“项目申报-审批-实施-验收-拨付”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确保了项目资金使用的高效与安全。例如,对2023年争取到的800万元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我们从项目规划阶段就邀请村民代表、乡贤能人参与,项目实施中全程公示,竣工后由县级专业机构和群众代表共同验收,30日内完成资金拨付,杜绝了“重建设、轻管理”和资金沉淀问题。3.夯实农业产业基础。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农”是“旅”的根基。为此,投入120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8000亩,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现代农业技术。扶持壮大了“XX云雾”高山茶、“四季芬芳”有机果蔬两大农业品牌,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35家,带动了全乡50%以上的农户进入现代农业产业链。这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也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内容和地道的物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