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在州委常委班子和州政府党组班子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用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开了一个严肃认真、富有成效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这次会议,是州委常委班子和州政府党组班子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我们结合某某实际,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反思汲取反面典型案例沉痛教训,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政治体检的关键步骤。会议准备充分,主题鲜明,查摆深入,剖析深刻,批评坦诚,整改方向明确,达到了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明确方向、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预期目的。省委组织部同志亲临指导,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我们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一、聚焦主题深学细悟,在思想碰撞中筑牢了政治忠诚的根基
会前,大家严格按照要求,静下心来、原原本本、逐字逐句重温了党章党规党纪,特别是深入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反复研读了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面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我们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进一步深刻认识到: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共产党人党性的根本体现。政绩观决定发展方向,影响发展成效。总书记反复强调,“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任何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任何只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行为,任何忽视安全、突破底线的冒险举动,都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都是政绩观严重扭曲的结果。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国之大者”,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某某长远发展打基础、增后劲、利民生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发展必须是高质量的发展。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都指向一个核心:某某的发展,必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高质量发展。我们不能再走粗放式扩张的老路,不能再满足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能再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增长。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有速度”但绝不盲目追求高指标,体现在“有内涵”即结构优、效益好、创新强,体现在“能支撑”即产业基础坚实、发展后劲充足,体现在“可持续”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代际公平,体现在“惠民生”即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体现在“守底线”即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严守纪律规矩,是干事创业的根本保障。中央八项规定是铁规矩、硬杠杠,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口和动员令。反面典型案例触目惊心,教训极其深刻。它们警示我们,权力观一旦扭曲,政绩观必然跑偏;纪律规矩一旦松弛,歪风邪气必然滋生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高质量发展的大敌,统计造假是自欺欺人的“毒瘤”,“风腐一体”更是侵蚀党的肌体健康的顽疾。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护航某某各项事业行稳致远。
刚才,同志们紧扣会议主题,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学习和工作实际,特别是结合某某州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和严肃的相互批评。大家的发言,认识深刻、态度诚恳,查摆问题不遮不掩,剖析根源触及灵魂,相互批评开诚布公、直截了当,整改措施具体实在,体现了对组织、对同志、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展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这种“红脸出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和思想洗礼,为我们下一步整改落实、推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深刻剖析检视反思,在刀刃向内中找准了政绩观偏差的症结
这次民主生活会,我们聚焦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这个核心,深入查摆剖析,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值得高度警惕,必须坚决防止和纠治:
1.坚决防止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反思我们过去的工作,是否存在急于求成、贪大求洋的冲动?是否存在为了追求所谓的“亮点”“轰动效应”,脱离地方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盲目上马一些华而不实的项目?比如,在城乡建设上,是否过度追求“高大上”的地标,忽视了背街小巷的治理、老旧小区的改造、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产业发展上,是否热衷于“新概念”“新名词”,而忽视了产业基础的夯实、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我们要时刻警惕这种追求表面光鲜、忽视实际效果的倾向,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真正用到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项目上。某某的发展,需要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民心工程”,不是昙花一现的“盆景”“风景”。
2.坚决防止动能减弱的“产业失衡”。当前,我州产业结构调整处于攻坚期。我们既要看到绿色能源、绿色制造(尤其是硅光伏)、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如元谋冬早蔬菜、南华野生菌、双柏中药材、牟定腐乳、大姚核桃等)的优势,也要清醒认识到产业链条短、价值链不高、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是否存在过度依赖单一产业(如某些资源型产业),新兴产业培育不足,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不畅的风险?在推进“三大经济”(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开放经济)过程中,是否做到了统筹协调、优势互补?比如,资源经济如何向精深加工延伸,提升附加值?园区经济如何优化布局、提升承载能力、强化要素保障,真正成为产业集聚的高地?开放经济如何立足某某区位特点,在融入滇中、联动滇西、面向南亚东南亚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产业结构性矛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成势、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构建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3.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无效项目”。项目是发展的载体,但项目不能“为投而投”“为建而建”。我们是否充分论证了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益性?是否存在为了完成投资任务而“硬上”一些缺乏市场前景、技术不成熟、环保风险大的项目?招商引资中是否存在“捡到篮子都是菜”的倾向,引入了一些低端、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项目?在项目推进中,是否存在前期工作不扎实、要素保障不到位,导致项目“趴窝”、半途而废,造成巨大浪费?我们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效益优先”的理念,把项目质量、项目效益放在首位。严把项目入口关、过程关、效益关,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有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现实生产力,绝不能让无效投资挤占宝贵的资源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