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在奋力打造“三万三城”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标杆县会议上的讲话
(2025年2月7日)
各位企业家、各界优秀代表,同志们: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今天我们齐聚在美丽的天明湖畔、崭新的宁海文化中心,共商发展大计。在这里,我代表***宁海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在座各位拜个年,祝大家新春愉快、幸福安康。同时,向刚才受到表彰的个人和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天,我们召开“新春第一会”,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奋力打造“三万三城”,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标杆县,促进经济稳进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前段时间,全县各级各部门围绕“三万三城”开展了大讨论,县两会期间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和强烈
共鸣。下面,我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干三个维度对“三万三城”再作一个阐述:
一、为什么要打造“三万三城”?
首先,是贯彻中央和省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浙江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奋力谱写新篇章”等重大使命。省委坚定扛起责任担当,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市委提出以城市“三化”转型为牵引,推动经济规模和质量迈上新的大台阶,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县委紧扣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部署,在创造性贯彻落实中提出打造“三万三城”,落脚点就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标杆县。目标指向与上级要求高度契合、一脉相承,打造“正学创新之城”就是聚焦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霞客自在之城”就是聚焦高水平开放,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人才、资源和项目集聚;打造“红妆喜乐之城”就是聚焦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县域均衡发展,持续增进民生
福祉,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第二,是宁海发展现实所需。当前是宁海追赶跨越的关键阶段,小富即安、等待观望只会陷入被动,明确路径、勇毅前行才能突围发展。具体来讲,宁海发展存在一定的优势,生态、人文资源较为丰厚,制造业发展基础扎实,主导产业支撑有力,优质企业集聚成长,干部群众干劲十足。劣势客观存在,宁海没有临沪近杭的区位优势,距离宁波主城区相对较远,也没有上级重大平台、重大政策的特殊加持,“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导致发展空间受限,倒逼宁海做“断舍离”文章,走科技强县之路。面临的机会很多,当前中央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省里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市里提出加快城市“数智化、新能源化、国际化”转型,宁海产业升级焕新的潜力很大,有些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包括去年以来,中央加力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迎来了诸多利好,关键要抓住机会,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外部环境、“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城市竞争压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多重目标”,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
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发展主动,增强内生动力,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三,是县委工作体系的迭代。回顾这几年,县委县政府抓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其实是一个由点及面、立柱铸魂的过程。“点”就是抓产业发展。宁海是实业立县,但县域资源有限,不能样样通吃,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一直有个观点,刚需品最稳健、产业链抗风险、顺趋势赢未来。这几年,我们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一产主打“三强”,即强主体、强装备、强种业;二产打造以“文化+健康”“光伏+储能”“模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为引领的“365”产业体系,培育“215”企业梯队;三产主要是推动文旅旺县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时,我们一直把企业当作干事创业的伙伴、经济发展的主角,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呼吁广大企业坚定信心、聚焦主业、立足宁海、与时俱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宁海经济总量迈上了千亿台阶。“面”就是抓城乡品质。城乡空间承载着生产、生活、生态等多重功能。我们没有让县一级束缚城市能级的提升,而是坚持以城的格局谋划县的发展,通过东美丽、西通达、北时尚、南文化“四
大空间”统筹发展,强力推动工业全域治理、全域自建房综合整治、颜公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大治理”,联动推进 G15沈海高速宁海段改扩建、高速西改后路网连接工程,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重塑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让千年古城走向美丽蝶变。“立柱”就是推进“五大革新”。“五大革新”是一个纲举目张的工作体系,有其内在逻辑,制度革新、自我革新是内生动力,产业革新、城市革新是发展路径,社会革新是价值目标,也就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2023年,县委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4+1”重要要求,迭代形成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革新、以文化振兴引领城市革新、以共富先行引领社会革新、以改革开放引领制度革新、以正确政绩观引领自我革新”的工作路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铸魂”就是打造“三万三城”。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生命体,空间是骨架、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精神更是灵魂。人无精神不立、城无精神不强。只有注入文化的力量,城市的发展才能更立体、更可持续。我们打造“三万三城”,就是深化“何以缑城”文化探源成果运用,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送万家福”城市内核中汲取精神养分,增强群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