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2025年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25-06-30 | 阅读:1607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供给侧与需求侧、国内与国际的双向互动,以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展望未来,我们应专注于深化制度型开放、提升规则制定话语权、扩大单边开放示范,加强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引领作用,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当前,在全球产业链重构、数字技术与绿色转型加速的背景下,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扩大自主开放与单边开放”战略部署,彰显出我国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应变局的坚定决心与战略智慧。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促进经济提质升级的关键动力,更是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中指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对内,通过制度型开放,中国正在努力破除商品、服务、资本、劳务市场中的堵点,深化自贸试验区创新,探索数字贸易等前沿规则。对外,依托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提出的“地瓜经济”理论,中国正在打造立足本土、面向全球的产业体系。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目标,应聚焦于提升供给能力与扩大有效需求,在确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扩大开放,旨在增强产业链韧性、培育新质生产力。同时,也要通过市场纵深扩容释放内需潜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开放的主动性与引领性,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机遇与条件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展现出强大的开放韧性和适应能力。尽管面临外部环境复杂变化和内部转型攻坚的双重挑战,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纵深发展,以及在新兴领域的领先优势持续巩固,仍为中国带来重要战略机遇。

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的主要挑战涉及多方面。地缘政治与经济安全风险加剧。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西方个别国家通过加征关税、技术封锁、供应链脱钩等手段,试图遏制中国在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发展,并拉拢盟友联合围堵,对华加强技术管制,限制高端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技术的出口,收紧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投资。这不仅增加了中国产业链安全风险,也对全球供应链稳定性构成挑战。

国际规则与标准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竞争正从传统的贸易、投资领域,向规则与标准制定权延伸。西方个别国家试图通过构建“小圈子”规则体系,巩固其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主导地位。在数字贸易领域,其主导的“俱乐部式”规则,强调数据自由流动、知识产权强保护等条款,但与发展中国家在数据主权、产业政策等方面的需求存在明显脱节。这种规则分化趋势,使得中国在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时面临“双向突围”的挑战:一方面需应对发达经济体的规则压力,另一方面需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探索更公平、包容的数字经济治理模式。

国内经济转型与开放协同面临挑战。在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同时,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这一过程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突破和绿色低碳转型等多重任务的协同推进。在开放与安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动态平衡,构成政策制定的关键挑战。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仍存在区域壁垒、要素流通不畅等问题,制约了开放红利的充分释放。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