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Xx卫生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
频次:1—2次/周,随危重疑难病人数酌情增加。
参加人员:主治医师、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实习医师、责任护士及相关人员
查房内容:
1、解决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治疗问题,审查新入院及危重病人的诊疗计划;
2、审定重大手术、特殊检查及新的诊疗方法,主持全科会诊。
3、抽查病历、医嘱、护理记录,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4、利用典型、特殊病例进行教学查房,提高教学水平。
5、听取医、护对医疗护理工作及管理的意见,解决问题。
主治医师查房:
频次:1次/日,危重病人随时巡视检查、重点查房。
参加人员:主治、总住院、住院、进修实习医师、护士长
查房内容:
1、对所分管病组系统查房,了解病情,确定诊疗方案及手术方式,疗效评定。
2、危重病人随时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下级医师邀请应随喊随到,必要时晚查房。
组织新住院病例讨论。诊断不明或效果不好的病例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
3、疑难危重病例或特殊病例入院,及时上报科主任并请上级医师查房。
4、检查病历及各诊疗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签发会诊、特殊检查申请单,审查特殊药品处方及病历首页并签字。
6、决定病人的出院、转科、转院问题。特殊情况需请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7、听取医护人员及患者意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住院医师查房:
频次:分管病人≥2次/日,上、下班前各巡视一次,特殊病例晚查房一次,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危重、疑难、特殊病例和新入院病例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查房内容:
1、及时修改实习医师书写医疗文书,审查和签发实习医师处方、会诊申请单等医疗文件。
2、向实习医师讲授诊断要点、体检方法、治疗原则、疗效判定、诊疗操作要点、手术步骤、分析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3、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及病人饮食、睡眠、精神状态。主动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和管理方面的意见。
4、作好上级医师查房的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好病人辅助检查资料。查房时报告病历,病情变化等并谈自己对诊疗意见和主要请上级解答的疑难问题。并详细、准确记录上级医师对诊疗的指导意见,及时执行。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目 的: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是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讨论对象:疑难病例、入院一周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病例。
主持人: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参加人员: 本科(组)医师、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特殊情况也可邀请职能部门、医院领导。进修、实习的其他医务人员也应参加讨论会。
主管医师职责:
准备工作:整理完善有关材料,书写病历摘要,准备发言;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病例讨论记录内容: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会诊制度
会诊制度包括:1急诊会诊制度,2科内会诊制度,3科间会诊制度,4全院会诊制度,5院外会诊制度,6外出会诊制度
(1)急诊会诊制度:
会诊对象:本科难以处理的急、危、重症病人。
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急会诊申请,并同时上报本科室上级医师,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
科内会诊制度:
会诊对象:科内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
召集人:科主任
(2)科间会诊制度:
会诊对象: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
申请人:主管医师
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
要求:
时限:24小时
资质:主治医师以上人员
(3)全院会诊制度
会诊对象: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
申请人及申请程序:科主任;报医务科同意后由医务科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
准 备:会诊科室提前1-2天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教科,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
主持人:医务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业务副院长和医务科主任原则上应该参加并作总结归纳,应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
记 录: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并执行会诊意见,如未能执行,需经科主任同意,并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
(4)院外会诊制度
会诊对象: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或新开展技术项目。
申请人及申请程序:科主任;填写《会诊邀请函》报医务科后联系相关上级医院。
要求:
1.认真填写《会诊邀请函》,除写明简要病史、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及要求外,还应写明会诊费用支付形式并于会诊前与患方谈妥。
2.必须由科室主任及主管医生陪同会诊,认真记录会诊意见。
(5)外出会诊制度
会诊资质: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高年资主治医师。
禁止情形: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申请程序:外院必须提供单位介绍及会诊书面邀请函,经医务科同意并备案后方可外出会诊,特殊情形外出专家由医院指定。
医疗纠纷:邀请医疗机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必要时,会诊医疗机构应当协助处理。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目 的:及时有效抢救急危重病员,提高抢救成功率 。
适用范围:遇有重大抢救或成批急性外伤、中毒等病员的抢救工作
一般急诊抢救由急诊科和有关科室负责处理
组织结构:院内急救专家组。
职责:负责重大抢救或成批外伤病员的统一指挥调度。
要求: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对因推诿、延误抢救造成不良后果,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
应急报告:当遇有重大抢救或成批急性外伤、中毒等病员时,急诊科或有关接诊科室的值班人员一方面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另一方面应及时报告,上班时间向医务科,非上班时间或节假日向院总值班室报告,以便有组织和更高效的抢救。
医务科或总值班员应及时向业务副院长或院长或值班领导报告,并及时赶到现场组织有关科室投入抢救。
院办公室应保证通讯系统畅通无阻 。
急救二线值班:
各科室均应按期安排急救“二线班”。
人员资质: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熟练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要 求:担任二线值班期间如确需离开医院,须向科室主任或负责医师请假,指定替代人员,并向医教科或总值班室报告
急诊科应急要求:
急诊科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急诊二线值班人员和救护车驾驶员当接到医疗抢救呼叫或讯号后,限15分钟内赶到值班室或急诊科接受抢救任务。
凡擅离职守,无特殊原因末按上述规定时限赶到抢救现场,延误急诊抢救造成不良后果,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
危重抢救工作主持者:科(副)主任;专业组组长;职称最高的医师。
负责抢救的最高职称医师为中级或以下时,科主任须及时协调高级职称医师参加抢救。
抢救记录:由责任医师认真、细致、准确,及时、全面完成各种记录抢救过程中来不及记录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对可能涉及纠纷者,应及时报告医务科。
医患沟通: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填写书面病危通知单,由抢救工作主持者向患者家属做好知情告知 。
抢救分工配合: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抢救过程中应以抢救工作主持人的医嘱为主。
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抢救医嘱,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报告。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
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不得进人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的后勤工作 ;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辅助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或推迟,总务后勤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 。
抢救注意事项:对于不宜搬动的急危重病员应就地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至相应病房进一步处理,对立即需手术的病员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需转院治疗的按转院制度执行。
抢救器材、设备、药品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品种数量、定期检修保养,及时消毒灭菌,整理补充,每班清点交接,确保齐全完备,随时可用。
危重病人抢救结果,应电话报告医教科和科主任。
科主任、护士长应定期对抢救病例组织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水平。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目 的: 确保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规范各科室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管理,防范医疗事故。
手术分级: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分为四级:
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