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2025年在X县作协党支部红五月主题党课上的讲话
2025-06-30 | 阅读:1604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在X县作协党支部“红五月”主题党课上的讲话

同志们:

当五月的风裹挟着麦浪与槐香漫过山岗,我们站在劳动者的丰碑前致敬躬耕,也在青年的火炬下重温觉醒。作为基层作协的党员队伍、发展力量与新生血液,我们既是历史长河的摆渡人,更是时代命题的答卷者。今天,我想以“信仰之墨”为引、“使命之笺”为纸,与诸位共探如何让党性光辉与文学理想在笔尖共振,让创作初心与青春热血在时代潮头交响。

一、以“躬身入局”的劳动姿态,淬炼文艺创作的党性纯度

国际劳动节的本质,是向所有以生命丈量土地的创造者致敬。对于作家而言,这种“丈量”当转化为对现实的穿透力、对人民的共情力、对真理的坚守力。

在泥土里淬炼“人民性”的成色

老党员作家周立波深入清溪村27年,在《山乡巨变》中写下“每个字都带着露水与地气”;赵树理笔下的“山药蛋派”,始终扎根晋东南的黄土褶皱。今天的我们,更需以“蹲苗”精神向下扎根:在乡村振兴的产业车间触摸数字农业的脉动,在生态搬迁的安置社区聆听乡愁与新生的和弦,在非遗工坊的经纬间捕捉文明传承的密码。唯有让双脚沾满泥土,文字才能生长出筋骨。

在阵痛中锻造“批判性”的锋芒

劳动者的勋章不仅镌刻着荣耀,更凝结着血汗。我们的创作不应回避城乡二元结构的裂痕、文化传承中的断层、技术伦理的博弈。正如巴尔扎克以《人间喜剧》刺破资本主义虚伪,我们亦需以“手术刀”般的笔触解剖转型期的阵痛——既要书写直播助农中“新农人”的破茧,也要直面留守儿童教育中的“数字鸿沟”;既要讴歌大国重器背后的“匠人精神”,也要追问工业文明对传统手艺的消解。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