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5篇)现代化城市治理范文
第1篇
按照组织安排,我参加了以“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定向培训班的学习,经过五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
在五天的学习过程中,我严格遵守了培训要求和纪律,细致听讲,认真学习并做好笔记,老师们精彩讲述,通俗易懂,丰富的学习内容,紧凑的课程节奏,让我的思想得到了提升。特别是经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交流讨论,让我从先进典型身上看到了差距,找到了不足,指明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在培训班上,通过xx教授对基层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精彩讲解,让我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主要抓好乡镇党建重点工作任务,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格做好基层党支部双化建设,掌握各党支部工作。xx教授做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解读,深入浅出,剖析入理,让我影响十分深刻,对于我学习掌握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有非常大的帮助。叶林教授关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三化”分析,为基层城市治理提供了指导,对我今后进行基层治理提供努力方向。xx教授对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精彩讲解,使我深刻认识到创新驱动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基层治理需要智慧创新不断提供内驱动力。xx教授对城市社区治理难点及其突破的分析,深入剖析了城市治理的重难点,用实际案例和浅显易懂的讲解方式,为我们提供了“突围”的方向和策略。xx专家在讲解城市治理中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当上,通过深圳治理经验,结合南雄实际,在面对突况时提供的清晰的解决思路,并分享了深圳治理过程中提前预防的有效措施,很好的提供了解决类似突发事件的化解路径。xx处长针对基础依法民主治理的深圳实践--以街道办事处为例进行了分享,全面分析基础治理过程中民主治理的重要性,让我收益良多。培训期间还组织了相关现场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深圳城市治理过程中的先进经验,使我内心得到深深的震撼,也更加坚定了我朝着城市治理现代化方向的步伐。
现代化城市治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网络化;学校现代化;数字化校园;动力与支撑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21-03
一、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强化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的引领作用
作为一所崭新的公办初级中学,如何高标准、高起点地精心设计强化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萃文中学从建校伊始,学校就成立校信息中心,学校校长亲自主抓。制定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和实施教育信息化进程。建校第一年就新建网络教室一个(54学生机座),多媒体教室(110人座)两个。四台高清投影机。并接入10M电信宽带。2012年11月升级为20M电信宽带。派专人管理,加大使用力度与维护管理。使用三年来无一台机器损坏。学校的家长会及一些常规活动大都在多媒体教室举行。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的引领作用。
二、建设数字化校园网是支撑学校现代化内涵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力保障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发展,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使远程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将远程教育聚焦在网络教育。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网络教育具有时空无限性,任何人可以随时随地去学习他所需要的知识,让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因此,构造温馨、和谐和有效的数字化校园意义重大。萃文中学审时度势,早在2010年就规划数字化校园建设蓝图,现已基本建设完成,应用状况良好。
1.建设维护校园网(外网)与内部资源(FTP)服务器,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化
2011年10月,由校信息中心自主开发建设的校园网调试成功上线运行,网址,即时更新新闻信息和资源及教育最新动态,增强了学校的“知名度和透明度”,拉近了学校和家长及社会的距离。每周即时市、区教研活动信息是信息技术与教务管理有机整合,实现教研通知“无纸化”,节约资源。留言咨询栏目是家校互动平台,是答疑办事的窗口。建立学校办公QQ群,即时通知信息和文件文档。2012年底学校在经费紧张的境况下,采购一台高配置的服务器和一台高品质的企业级路由器。保持内外网通畅。服务器用于建设内部资源(FTP)服务器,包含试题库、课件库、论文库等。目前正在稳步建设中。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2.优化信息化硬件环境为学校信息化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学校为信息社会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分期打造多个网络层面的数字化校园,构造温馨和谐的文化校园。萃文中学新建了数字化的校园广播网络,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运动场、艺体楼、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关键点都有广播音座。教学楼上安装了电子大屏幕并配备音响。卫星远程教育网络正在规划设计和可行性论证之中。校园内部局域网已经建设到位,目前处在拓展和局部更新状态。各办公室无线网络也基本开通使用。
3.选购和自主开发信息化软件,为学校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提供平台
校园无纸化办公系统网络版(挂靠内部资源管理器上),综合教师日常教学、科研等各种方式,建立起教师的基础信息库。依托基础库数据,应用科学的分析统计方法和理念,准确分析出学生学习的进步状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的薄弱环节。同时能掌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情况,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此外,系统还提供了满足学校排课、选课、考务等教务管理、办公事务管理、在线考试、备课管理、教师研修、资源管理、科研管理、教师研修、考勤管理、收费管理、校产管理、实验室管理、体卫管理、招生管理、流程管理、德育管理、图书管理、档案管理等需要的功能强大的应用模块,为学校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实用性强的教育管理平台实现办公、教务、学籍、成绩查询等功能。节约纸张和其他资源。建设电子备课室,为老师集体备课与评课提供平台。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深度整合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2013年11月7日,教育部的《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指出,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5年不少于50学时。教育部要求,各地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作为全国信息化实验基地的芜湖市走在教育信息化前列,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作为芜湖市弋江区初级中学的“领头羊”――安师大附属萃文中学,有着自己的思路和做法。学校办学伊始,就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深度整合学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来抓。除了,狠抓信息技术课程日常教学的同时,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升教师的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切实强化各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有效整合。
1.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使用信息技术及学科整合水平与深度
安师大附属萃文中学有着一支高素质、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师平均年龄30.6岁。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人,绝大多数教师是全日制本科学历。这为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水平与深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但学校领导班子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一方面抓信息技术使用平台的硬件建设;一方面抓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学校信息中心牵头教务处制定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把这项工作纳入校本培训一项中心任务。每年都要邀请安师大计算机系的资深教授和专家来学校为广大教师做报告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的各种信息技术技能培训。2013年8月12日~17日,在芜湖市弋江区教育局的组织下,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萃文中学开班。来自弋江区各中学的50余名一线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萃文中学有四十三位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其中六人次获优秀作品和优秀学员奖。笔者作为信息中心负责人发挥引领带头作用,每学期开设一节信息技术公开课和信息技术与物理整合课。组织学校无课教师听课、评课、议课。传授方法与技巧,共同学习、共同提升。每学期对全体教师举办四次课件制作集中培训,在教师参加各学科市、区级优质课比赛时,帮助老师设计思路、提供课件制作的技术支持。2012年语文教师冯越参加芜湖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比赛,获得市一等奖。(网络课课题“漫游语文世界――广告也‘语文’”),2012年英语教师刘红霞参加芜湖市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获市级二等奖。笔者为其解决了一个技术上的难题。坚持全员培训、个别辅导的原则,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水平与深度。
2.“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参加各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比赛历练教师,提升深度
2012年10月16日,为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备战弋江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比赛,选拔参赛教师。安师大附属萃文中学举办2012年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课堂比赛,2012年11月1日,弋江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比赛在安师大附属萃文中学落下帷幕,完美收官。11月22日,2012安徽省初中信息技术国培计划芜湖信息技术一班线下研讨在萃文中学网络教室举行,来自芜湖一市四县的37位信息技术教师欢聚一堂,共同观摩了易水寒老师的《用EXCEL处理期中考试成绩》展示课例。2012年11月27日,芜湖市2012年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比赛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萃文中学拉开帷幕。来自芜湖市四县四区及市直属初中学校的21位参赛教师在为期三天的比赛中依托多媒体环境和网络平台,精心设计教学,为我们奉上了一节节精彩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课。11月28日下午,芜湖市教育局刘育红副局长在市电教馆馆长钱宏瑾陪同下,来我校深入比赛现场听课。11月29日上午,芜湖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红月,副局长王亚平来我校深入比赛课堂现场听课。这次活动,萃文中学的老师们亲身体验,亲身参与,感触良多,受益颇深。我校语文教师冯越作为弋江区的一等奖获得者参加此次比赛,最终获市一等奖第三名。此后,全国第十一届“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决赛于2013年7月22日至25日在江苏徐州举行。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萃文中学冯越老师作为芜湖市的几位代表之一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喜获大奖。冯越老师的课赢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被与会专家认定为最有效地利用了信息技术的课、“拓宽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领域”,获得了初中组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同时被授予了NOC活动的最高奖项――由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3.实现“班班通人人通”进一步加大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频率,达到教学“网络化”
学校“班班通人人通”网络化建设稳步推进,一期16个班和网络教室的电子白板全部安装调试到位,并投入正常使用。各功能室、实验室、教室网络畅通。通过内网服务器可以实现课件点播、视频点播。这样为进一步加大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频率,为实现教学“网络化”提供了硬件条件与环境。也为增加课容量和课堂的互动性提供了平台。有理由相信,我校的信息化进程会更上一个层次与台阶。学校考虑今后的发展和提升,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便利。2013年底,准备申报“54机座录播教室”计划,2014年底招标建设到位。实现教师上课现场录像、现场直播、课后调放、反思、研讨等功能。
现代化城市治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电子;农业基层;概况
中图分类号:G275.9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5.13.068
1农业基层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重要地位
农业档案事业发展在我国整个农业发展体系中处于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支持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的稳定。不论在制度上还是科技活动中都起到了支撑和提供依据的作用。不仅如此,农业档案事业的发展还是我国档案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地完善和呈现我国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