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5篇)医疗纠纷处置方案范文
第1篇
关键词预警干预防范医疗纠纷作用
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尽可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是各级医疗机构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年来,由于人民群众法制和自我维权意识的增强,如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失误或过失、医患沟通信息不畅、或由于医疗技术及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等问题,以及医学科学本身的复杂性、多变性及不可预知性等方面原因,当医方医疗活动达不到患方所希望的结果,就容易使患者对医方医疗活动产生质疑,引发医疗纠纷。我院从2010年开展医疗危机预警和干预管理后,医疗纠纷明显减少,为医院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医疗纠纷原因分析
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有5种:医疗技术原因、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医患沟通、医疗服务收费及其他。2007~2009年发生医疗纠纷19例:医疗技术原因纠纷5例,医患沟通和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纠纷6例,医疗服务收费纠纷6例,其他原因2例。2011年1~12月发生医疗纠纷6起。技术原因1例,医患沟通和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2起,医疗服务收费3例。医疗纠纷发生率较采用危机预警和干预管理前明显下降。
医疗纠纷的预警管理
医疗纠纷高危人群的介定:凡是危、急、重症患者,术前患者,术后患者和经规范检查治疗疗效欠佳患者及既往有医疗纠纷史的患者均为医患矛盾高危人群,是医疗纠纷重点防范的群体,对上述群体应加强信息的采集。
医疗纠纷等级的评估:医疗纠纷共分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三个等级。在医患矛盾的初始阶段,由所在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对发生的纠纷迅速进行风险评估,初步确定医疗纠纷预警等级,启动应急预案,化解医患矛盾。黄色预警:医方在医疗过程中不存在错误和过失,医患矛盾程度较轻,有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若演变成医疗纠纷预计造成的后果轻微,经科室内调解问题即可解决,医患矛盾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及家属对医方的工作不满意不理解,认为医方工作不积极、主动,对患者健康的恢复造成了影响。橙色预警,医方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情绪明显,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大,一旦演变成医疗纠纷则较难处理,经科室内调解矛盾有得到解决的可能,但也有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性,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可能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列为橙色预警的主要情形有:患者在较短时间内的正常死亡;患者病情短期内出现较大变化;医疗费用较高的病危、重大手术患者、疗效欠佳患者的重大抢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后出现的并发症、后遗症等。红色预警,医患矛盾严重,双方互不信任,极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医患矛盾虽然经科室尽力调解矛盾也难以解决,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存在明显的失误和缺陷,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红色预警的主要情形有: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存在明显的缺陷或过失,导致患者死亡,残废,功能障碍,严重并发症,引起患者或家属极度不满。
医疗纠纷预警处置:通过对医疗纠纷进行等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化解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的维护医院利益和工作秩序,积极争取解决医疗纠纷的主动权。黄色预警处置:收集到医患矛盾的信息后,科室人员立即向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汇报,科室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了解详细情况,对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并及时开会通报相关情况,提出改进工作要求,满足患方服务需要,同时科室负责人主动加强医患沟通,争取患方对医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化解医患矛盾,使医患双方达成谅解。如科室处理不当,医患矛盾加深,则预警级别上调为橙色。橙色预警:出现橙色预警情形时科室人员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科室负责人在积极化解医患矛盾的同时,应在6小时内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医务科护理部在接到情况汇报后立即参与矛盾的处置,化解医患矛盾,防止医患矛盾升级为医疗纠纷,并及时将处理情况上报院办,如医患矛盾不能调解消除,则预警级到上调为红色预警。红色预警,红色预警情形一旦发生,科室负责人应立即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医务科护理部在积极处理医疗纠纷的同时,及时上报院领导,在院领导的参与指导下,努力化解医患矛盾,积极争取处理医疗纠纷的主动权。
危机干预管理机制在防范医疗纠纷的作用
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行为具有极强的随机性、人体具有的个体差异性和医术具有不完整性的特点以及患者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发生医患矛盾在所难免。事实证明只要提高危机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危机风险管理,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防范医患矛盾,就能有效化解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为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医院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医疗纠纷处置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妇产科规避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28-01
一医疗纠纷的释义
医疗纠纷:是指基于医疗行为,在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因医疗过错、违约而导致的医疗损害赔偿及医疗合同违约等纠纷。妇产科尤其是产科工作相当的复杂极其繁琐,因孕妇的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都是通过相关的医疗器械和医务人员的检查来完成,而由于胎儿是在母体内,无法在直观情况下,看到胎儿的生长情况,只能凭相关的检查以及经验来进行一个综合的评判,是一个大致的情况,而不是绝对的准确,在处理中难免出现偏差或者错误,而病人及其家属对病情的转归出现异常时往往不能接受,从而诱发纠纷。
二妇产科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由于近年来,处理医疗纠纷中往往过分保护患方利益,加上媒体为了吸引群众的眼球,对医疗纠纷进行过度的渲染,造成了只要肯闹事就有赔偿,小闹小赔,大闹大赔,不闹不赔,这样一个恶性循环。随着医疗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造成患者有没有事都找医院闹,反正又不要自己举证,相反只要医院拿不出相关的证据就要承担败诉的风险。
(二)医源性因素:产科工作可变因素多,孕产妇合并症复杂处理难度高,如:妊高症、产时、产后大出血、子宫穿孔、羊水栓塞、新生儿窒息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及时处理,仍出现了不可预知的后果,患方往往不能理解,认为只要我到你医院,你就必须保证我的安全,否则就得赔偿。而忽视医学是一门生命科学,也存在着一定不可预知的意外。
医院的各种辅助检查仪器是死的,而同一个疾病不同的人由于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执行标准的不同,出来的检查报告却有天壤之别,处理也就跟着出现差别。患者出现疑问,如果处理不好,解释不到位,也是纠纷产生的根源。
(三)个人因素:医疗纠纷产生大半是由于医务人员不当医疗行为、不良的语言造成的,在医疗过程当中,医务人员的责任心、诊疗水平、语言沟通能力的不同,对患者的影响也不同,也是产生医疗纠纷的一个方面;妇产科有些工作往往涉及患者的个人隐私,如果处置不当侵犯了患者的隐私,很容易诱发纠纷;对于癌症患者,各种辅助检查决定手术的方式及范围,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患者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现在,由于医疗卫生的市场化,个别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过度的检查与治疗;在医疗器械及药品中吃回扣,加大了患者的医疗负担,随着患者自我维权意识的提高,就会向医生提出疑虑,如果解释工作不到位,往往会诱发纠纷。
三、防范措施
(一)医务人员要尽到应尽的注意义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要做到最佳的注意义务,应包括:①对患者疾病的诊断;②对疾病进程和预后的评估;③适合患者的诊断方法,既要考虑到患者的身体情况,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④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同样要考虑到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⑤即将用到患者身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患者而言存在什么风险。⑴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主要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借助一些辅助检查设备等对该疾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再进行一系列的治疗、护理以及康复手段,必要的时候还通过会诊来对疾病进行处置,也就要求医务人员在书写病历时做好详细的记录,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要到位,沟通要有文字记录和签名,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来免除责任。
(二)医务人员要切实履行好告知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要履行告知义务,我们的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要做好诊疗工作外,还一定要做好告知义务,这是减少医疗纠纷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告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①患者的病情;②目前采用的医疗措施;③存在的医疗风险;④其他医疗替代方案,包括有无可替代医疗方案。只有让病人及家属充分了解病情后,对疾病的转归有一个了解,在出现意外时才能接受,减少医疗纠纷。
(三)、医务人员要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医务人员为了适应激烈竞争医疗环境,要不断提高业务知识能力。除了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多出去进修学习、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要提高疑难病例讨论的质量,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要认真的贯彻实施,术前进行详细讨论并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要有一个详细的应对措施。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及交接班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一个好的医生除了会治疗疾病外,还要是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只有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且做好解释工作及心理建设,才会减少医疗纠纷。
(四)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医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我们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学法、知法、用法的能力,使自己在处理有关的纠纷中,能够更好的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帮助病人。各相关的科室,要保存好各种原始资料,要有证据意识,在发生纠纷时才能提供相关的证据,很好的保护自己。
妇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但也没必要谈虎色变,只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按照相关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执行,同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病历资料详实无差错,就能够减少医疗纠纷,从而创建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疗纠纷处置方案范文第3篇
蔡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