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马鞍山: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马鞍山在万里长江有着特殊标记,原本滚滚东逝的江水,在这里却折身向北,诗仙李白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写的就是这一壮阔景象。马鞍山与长江有着不解之缘,长江的远古文明在这里发轫,长江的绿水青山在这里铺展,长江的璀璨诗歌在这里绽放,新时代的长江在这里焕发光彩。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考察,强调“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锚定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乡美、百姓富”,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唱响“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新时代长江之歌。
人文长江,孕育了古今辉映的文明之城
早在近40万年前,“和县猿人”就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和县猿人”是继北京周口店直立人、陕西蓝田直立人之后,在中国发现的第三件直立人头骨化石,为我国百万年人类史提供了重要佐证。5000多年前,含山县凌家滩的先民们就创造了辉煌的凌家滩文化,它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把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年代再向前提早了300年至500年,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重要实证。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进展中,凌家滩遗址被作为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之一。和县猿人遗址、含山县凌家滩遗址,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
长江万古奔流,文脉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墨客留恋马鞍山这片钟灵毓秀之地,纷纷来此踏歌山水、吟诗作文。诗仙李白7次游历马鞍山,写下《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姑孰十咏》《横江词六首》等诗篇,并终老于此、魂归青山,民间还流传着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传说。诗豪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写下千古名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抒写志行高洁、不合流俗的人生境界。南朝姑孰才子周兴嗣一夜著就《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至今广为传唱。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探游褒禅山华阳洞,写下《游褒禅山记》,发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paidbegin##”的感叹。北宋词人李之仪寓居当涂期间,吟出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名句。
我们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从1989年起每年重阳节前后都要举办李白诗歌节,迄今已连续举办了35届,成为诗歌的盛会、市民的节日,成就“中国诗歌之城”的美誉。
富饶长江,铸就了刚柔并济的产业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