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2025年磨盘山遗址:先秦时期中华文明交汇传播的重要廊道
2025-04-27 | 阅读:1262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磨盘山遗址:先秦时期中华文明交汇传播的重要廊道

磨盘山遗址位于安徽省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坐落于皖南最大的湖泊南漪湖的东岸。遗址北有郎川河流过,郎川河发源于皖浙交界的天目山系,向西北注入南漪湖,然后经水阳江流入长江。因此,遗址可与长江水系、环太湖水系连通,正处于古代中国文化东传西递、南来北往的重要地理节点上。

谱系完整:长江下游连续时间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

磨盘山遗址于20世纪70年代因开掘新郎川河而发现。1981、1985、2003和2008年进行了几次调查和复查,确定为一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的遗址。2012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2016和2023年南京大学联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三次发掘,发掘面积1640平方米,并获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的重大课题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历年来,根据对文献资料和普查资料的研读,以及实地调查,初步确认了南漪湖周边数处同性质但面积略小的遗址。现存遗址区域分为东西两块,总面积约60000平方米。其中西侧区域面积约52000平方米,遗存年代以马家浜文化时期至春秋时期为主,也有少量宋代墓葬;东侧区域面积约8000平方米,遗存年代以商周时期为主。

按照时间由远及近顺序,磨盘山遗址分别含有马家浜文化(距今约6200—5800年)、崧泽文化(距今约5800—5300年)、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钱山漾文化(距今约4300—3900年)、夏商和西周—春秋时期(距今约3900—2500年)的连续近4000年的文化堆积,并发现一处崧泽文化时期的土台墓地,发掘马家浜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的墓葬330座。出土可修复遗物4000余件,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瓷器、硬陶器、原始瓷器等,都可与周边地区进行对比研究。##paidbegin##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