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2025年破解流域治理的跨界协同难题
2025-04-27 | 阅读:1262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破解流域治理的跨界协同难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对流域治理如何深化作出新部署。流域以分水岭为边界、以江河湖泊为纽带,是自然地理、风俗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复合空间系统。流域的整体流动性使其常跨越多个行政管辖区,导致上下游间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利益冲突,难以兼顾全流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如何有效统筹协调流域跨界协同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

流域治理存在的跨界协同难题。流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场域。近年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等区域通过建立协同机制,实施联合立法、统一规划及协同治污等措施,初步形成了跨界流域协同治理体系,并提炼出可推广的经验。但从全局来看,流域治理仍受行政区域限制,跨界协同治理面临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

跨行政区协调难题。在以中央与地方关系为主轴的国家治理结构视角下,流域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破解职责分工、关系协调、冲突解决等关键问题。一方面,我国流域治理的跨界协同体系尚待健全,中央、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政府的协同机制存在不足。另一方面,流域治理面临着分段管理困境,流域生态空间、人口城镇及产业布局均按行政单元划分,各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及执法监督等方面也缺乏一致性。

跨部门协同难题。流域治理涉及水利、环保、水务、交通等多个部门,导致资源与权力分散,政策制定与执行存在一定的碎片化。其一,以水环境管理为例,长期以来,“水利部门不上岸管理,生态环境部门不下水监管”以及“多部门共管而责任不清”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二,流域内水资源管理部门众多,职责界限相对模糊,权限划分不清,水环境保护执法主体权责不明。

区域间利益协调难题。流域上中下游自然条件各异,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重点不同,利益协调成本高昂,引发区域间的矛盾冲突。例如,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仍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然而严格的环境治理措施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如何兼顾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策略,促进流域上下游协调发展,是流域治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构建流域跨界协同治理体系。“协同”是流域治理的关键,针对治理分散和多头管理问题,必须进一步强化部门、区域和政策间的协同联动。通过构建流域上下游一体的协同治理体系,以确保局部与全局的协调统一、治标与治本的紧密衔接、当前和长远的有机融合。##paidbegin##

完善流域治理的协同制度体系。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规范约束流域保护与开发,形成可持续的高标准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