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深刻认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区域国土空间的逻辑联系与内在规律,为各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各地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从实际出发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学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以辩证思维科学地看待新质生产力,是各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与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要以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不仅能直接赋能产业,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还能带来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转变。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几次重大科技革命,如近代物理学诞生、蒸汽机和机械、电力和运输、相对论和量子论、电子和信息技术发展等。在此带动下,发生多次产业革命,如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人类社会目前正在经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带来生产力的又一次巨大飞跃。
新质生产力是与时俱进的生产力质态,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发生了“质变”的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产业为主要载体,以技术为基本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产业得以持续拓展和优化提升。因此,没有一劳永逸的“新”,只有与时偕行、推陈出新的“新”。
新质生产力不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传统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新旧产业没有绝对的界限,传统产业经过技术赋能,也有可能蜕变为现代产业而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因此,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篇大文章,依靠技术创新、要素创新等催生出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业态呈现是广泛多元的,并不为某些产业所专属。只要能够凸显创新特质,在效能和质量上具有比较优势,充分体现出新质生产力特质的产业,就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