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山东省聊城市:答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传统产业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找准符合地方实际的发展路径和突破口,是必须回答好的时代之问、发展之问、责任之问。做到“因地制宜”,关键是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条件等,在国家发展全局中找准定位,彰显特色、强化所长,把优势领域推向更高台阶、实现更大发展。
山东省聊城市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城市,传统产业产值占比70%,拥有31个制造业大类中的29个,是全国最大的钢管产销基地、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区之一,氧化铝、电解铝产能分别占全国1/20和1/25。传统产业既是聊城的“家底”,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以传统产业催生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要正视高端供给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等问题,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关键任务,因地制宜布局产业链、畅通供应链、融合创新链,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培育形成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动能更足的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蹚出产业升级新路径。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基础,也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近年来,聊城以建设新时代科技强市为统领,打好主体培强、平台建设、研发攻关组合拳,推动“老树发新枝”,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实现翻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接近60%。特别是,聊城橡胶助剂化工龙头企业以科技创新实现赛道转换,实现先进封装用光敏性聚酰亚胺的产业化,打破了半导体关键材料国外垄断。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有可为。关键是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注重原始创新,打造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构建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平台布局,聚合各类创新资源攻坚产业##paidbegin##“卡脖子”难题,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注重工程创新,培育更高质量的创新企业梯队。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把企业打造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激发弘扬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鼓励支持企业开展“从1到100”的工程创新,加速研发成果就地转化。注重应用创新,促进更深层次的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全面实施“一链一院”行动,支持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研究院,力争年底前实现12条重点产业链全覆盖,全力畅通“政产学研用”链条,围绕产业需求开展“从100到N”的应用创新,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更高附加值环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