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2025年古代漳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2025-04-21 | 阅读:1263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古代漳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漳州位于福建省南部,地理位置独特,依山傍海,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有很长的一段海岸线。域内丘陵起伏,植被茂盛,内河纵横交错,水量丰沛。沿海地区可称为溪海过渡区,有4个主要出海口,分别是九龙江出海口、漳浦的鹿溪、云霄的漳江和诏安的东溪,是漳州与外界进行海洋贸易的重要通道。这些自然条件为漳州的海上贸易和航海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古至今,漳州在海洋贸易和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中,漳州更是成为不可或缺的节点。

两汉至隋唐时期,闽越人以及后来的“蛮獠”主要以船为交通工具,他们“习于水斗,便于用舟”,活动范围南抵越南,北达江淮。隋唐时期,北方汉人陆续南迁,与土著居民相处相安,逐渐掌握水上生计,为漳州日后的海外交通奠定了基础。宋元时期,漳州人的海洋意识已然形成。他们面对狂涛了无惧意,所造海船坚固耐用,驾船技术娴熟,能够“操舟如神”。

宋代,中央政府在九龙江口的海口镇(今属厦门市海沧区)设置“场务”,“收海道商税”,沿海居民亦视海为田,泛海求利。绍兴年间,曾任漳州知州的廖刚在上奏文书:“平时海舟欲有所乡,必先计物货,选择水手,修葺器具,经时阅月,略无不备,然后敢动。则又必趁风信时候,冬南夏北,未尝逆施,是以舟行平稳,少有疏虞。风色既顺,一日千里曾不为难”,不仅详细描述了漳州海商的准备和航行情况,还显示了当时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宋代漳州海商的贸易路线主要有3条:北线往高丽、日本,不仅输出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还引入了高丽的人参、药材及日本的刀剑、漆器等特产,促进了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与物资互换。南线达中南半岛、马来群岛诸国,不仅进行商品交易,还参与了当地的政治和经济活动,加深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联系,促进了华人社区的形成和发展。西线则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锡兰以及波斯湾沿岸与东非诸国,不仅带来了珍贵的香料、宝石等商品,更重要的是,它开辟了中国与西亚、东非的直接贸易通道,为宋代的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开辟了广阔的空间。##paidbegin##

时至元朝,漳州的海外贸易航路与贸易国家相较于宋朝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渤泥作为东西洋的分界线,蓝无里作为大小西洋的分界线,漳州的海外贸易航路可以大致划分为4条主要航线:北洋航路、东洋航路、小西洋航路和大西洋航路。北洋航路主要连接中国北方沿海与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虽然这条航线并非漳州独有的特色,但它作为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反映了漳州在更广泛的海上贸易网络中的参与。而东洋航路则是指或从漳州直航,或经广州、海南岛中转,抵达交趾、占城、真腊等国;另有航线经澎湖、琉球抵达菲律宾等地,并进一步延伸至东南亚其他地区的航线。这条航线是漳州海商在元代最为活跃的贸易路线之一,不仅促进了中国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的出口,也带来了东南亚地区的香料、宝石等珍贵物品。小西洋航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分支,连接漳州与印尼群岛。航路途经占城、真腊,抵达三佛齐、旧港、渤泥、爪哇等地。漳州海商与当地交易香药、纺织品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展现了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大西洋航路则是指从漳州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经蓝无里国,北达孟加拉湾,或西向至印度半岛28国,再横渡印度洋,连接阿拉伯半岛14国及东北非11国。虽然这条航线在元代的实际贸易量可能并不大,但它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向西延伸的象征,展示了元代海上探险与贸易的雄心壮志。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