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调研报告-关于县县通高速和高铁开通对旅游的带来的机遇1
2021-09-23 | 阅读:1278

一、交通改善对我州旅游带来的机遇

县县通高速和高铁开通后,我州旅游大交通进入条件大大改善,旅游逐渐进入快旅漫游的模式,从2021年**旅游大数据报告分析,依托贵广高铁,**前往我州旅游人数最多,县县通高速后,**周边省市前往我州自驾游的游客逐步提高,沪昆高铁沿线客源地城市也进入游客量前十位,交通优势对旅游发展至关重要。

二、加快旅游发展的思路、措施和推进建议

(一)实施旅游精品工程。以构建全景域、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为目标,重点开发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特色城镇、观光工业、山地户外运动等旅游产品,加快形成一批避暑休闲、温泉度假、健康养生、山地户外、商务会展、汽车露营、科普探险、修学旅行等旅游新业态。围绕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和一城两寨一山的核心旅游产品,建设旅游产业集群和旅游精品景区、精品线路、精品城镇、精品乡村等,打造一批业态创新示范和转型升级典型,形成一批支撑黔东南州旅游走向世界的精品、名品、新品。依托我州苗侗原生态民族文化具有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的优势,以大美黔东南为文化旅游总体品牌形象。一是深度挖掘苗文化精华,借鉴苗族特色的木制建筑结构和吊脚楼建筑形式,融合现代建筑艺术,建设苗族文化艺术博物馆,充分展示苗族器乐、苗族服饰、苗族器皿、苗族历史等苗族艺术文化,以西江千户苗寨为核心,构建世界苗文化中心、世界苗族会展中心和世界苗族研究中心。二是以肇兴侗寨为中心,以原生态侗寨为载体,侗族文化为灵魂,打造肇兴一山八寨景区旅游环线,形成核心吸引物。三是重点加强镇远古城、黄平旧州及锦屏隆里、黎平肇兴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锦屏隆里汉文化生态博物馆等历史文化的保护与打造。

(二)实施旅游+”融合发展工程。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中的引擎作用,实现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地 产、旅游+康体、旅游+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旅游+创新 创业、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研学等旅游+”融合发展。一是打造旅游+交通三大旅游产品。即:建设环雷公山、小丹江、加榜、八舟河、云台山、肇兴归杩等汽车露营营地;开辟广州从江、桂林从江、杭州凯里、长沙凯里高铁旅游专列产品;建设黄平舞阳河、环雷公山、月亮山、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四大区域直升机低空飞行旅游产品。二是抓好旅游+购物十项重点工作。即:提升凯里苗侗风情园;打造苗妹银饰博博物馆;打造肇兴归杩购物街;打造从江銮里电商购物城;打造黔东南传统乡场(赶集)旅游产品;办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研发黔东南特色旅游商品,完善旅游商品体系;举办黔东南州特色农产品大赛;搭建黔东南州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旅游商品在线**全覆盖;建立全州旅游商品统一标准、标识。三是实施旅游+地产开发项目,依托下司古镇、凯里滨江大道、巴拉河等建设有别于传统住宅项目的融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置业项目。四是建设旅游+康体民族医药旅游产业,按照《黔东南州康体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打造我州以苗侗医药为支撑的康养旅游产业。五是实施旅游+度假计划。创建雷公山度假区、剑河温泉度假区、青山界滑草度假区、云台山养生度假区、龙鳌河度假区,苗侗传统村落休闲养生度假区等民族特色、山地特色旅游目的地。六是实施旅游+新型养老计划。开发和打造凯里滨江养老旅游带和巴拉河、雷公山养老旅游带,黄平舞阳湖养老度假区。七是实施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和推出10--20个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八是建设旅游+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利用互联网+”(农村电商)扶持  黎平铜关、水口,三穗颇洞,施秉望城,丹寨卡拉及台江九摆,雷山麻料、控拜等特色村和银饰、刺绣、蜡染及泥哨、芦笙制作、古法造纸等民间工匠发展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形成具有黔东南特色的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创客队伍。九是实施旅游+健康养生计划,开发建设从江高华瑶浴养生园、施秉牛大  场中药养生园、仰阿莎湖百里阔叶林绿色养生园、麻江乌卡坪蓝莓养生谷。十是打造旅游+研学五大产品。即:剑河八榔古生物化石展示馆、丹寨石桥古法造纸体验馆、云台山喀斯特地貌研学基地、铜鼓农民画研习基地、侗寨鼓楼建筑研学基地。

(三)完善旅游配套功能。一是改善通达条件。围绕旅游景区布局,结合国省道改造、旅游公路延伸和农村公路三年会战,科学组织建设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提升沪昆高铁凯里南站、三穗站和贵广高铁榕江站、从江站等四个高铁站前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功能,加快形成向州内各旅游景区景点纵深延伸和环线公路网络,进一步改善景区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二是完善服务配套。着力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加大27个景区电力、通信、供水、停车、公厕等设施建设力度;完善设置高速路口、旅游主干道、休闲公园、旅游景区等旅游节点的标识标牌;建立和完善旅游景区旅游线路购物娱乐、金融服务、商品鉴定、应急处置、投诉反馈等服务网点。三是在凯里建立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旅游+互联网工程,推广旅游电商模式,建设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做好景区控量提质工作,提高综合效应。四是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业。凯里、镇远、西江、黎平、施秉等县市要规划建设旅游餐饮城,打造具有苗侗特色又适合不同游客品味的特色餐饮,形成特色饮食店、特色饮食一条街,开发系列苗侗特色餐饮。大力发展药膳、保健饮食、美容食品等。

五是大力发展度假型、商务型星级酒店。按照瞄准未来市场,突出地方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以四星级以上酒店建设为重点,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型、连锁型、产权式休闲度假酒店,支持民居旅馆、乡村客栈、木质别墅的建设,构成能满足不同消费水平和类型的宾馆酒店业。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国际知名酒店**与管理企业参与管理,以提升我州旅游酒店的管理水平。六是大力发展旅游运输业。加快城郊主要景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抓好以凯运司旅游车队为龙头的旅游车队建设,各旅游集散地要建立旅游车队,形成能承运上千人次的旅游专业运输车队;培育和建设州汽车、自驾车租赁服务中心,抓好自驾游营地建设;加快水上旅游船舶的建设,建立旅游船舶企业,专业从事旅游水上运输,建造一批集旅游运输、休闲娱乐、观光体验的旅游船泊体系,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旅游服务。七是大力发展旅游购物业。建设旅游商品市场体系。规划建设旅游商品城,依托全国少数民族饰品博览会平台,建设服务全国、覆盖全州的旅游商品集散地;各旅游区要建立旅游商品超市或专卖店,扩大旅游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建立博物馆、产业园等创意产业中心,与凯里学院、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创意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通过举办黔东南苗侗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创意 设计大赛等活动,加快对具有黔东南特色的银饰、刺绣、蜡染、芦笙、泥哨、石砚、竹木工艺品、茶叶、药材、香菇、麻鸭等系列旅游商品的开发和产业升级; 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产业分工格局。各旅游区既要抓旅游商品市场的建设,又要抓旅游商品的生产;非旅游重点区,要善于借船出海借景生财,重点扶持民族文化旅游商品设计创意、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市场主体的形成,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产业分工。八是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产业。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歌舞演艺、城镇影院、音像制品、图书出版等文化创意与文化娱乐产业,发展文化博物、主题公园、田园观光、生活体验、观光电梯、休闲游船、景区轨道交通等旅游产业,做好的文章,让旅游者在游中获得体验、在游中增长知识,在游中感受欢乐。

(四)强化旅游宣传营销。一是打造旅游品牌。围绕多彩**•山地公园大美黔东南旅游形象,在巩固提升镇远古城西江苗寨肇兴侗寨上品下司云谷田园等品牌的同时,重点推进云台奇山古城隆里剑河温泉旧州古镇等一批吸引力强、美誉度高、效益突出的精品景区,提升黔东南核心产品竞争力。二是丰富旅游产品。围绕山地旅游业态布局,加大黔东南美食探秘、健康养生、避暑休闲、民俗考察、低空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力度,形成山地特色和民族特色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三是创新营销方式。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旅游营销机制和方式,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巩固贵阳、**、长沙、广州等传统客源市场,拓展**、杭州等客源市场及海外市场,加快与桂林、张家界等重点旅游城市合作开展精准营销。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加快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构建全媒体时代的立体营销系统。加大对黎平机场、凯里黄平机场与重点客源城市地航线航班培育,发展航空专线旅游产品。四是举办好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按照举办一次大会、推出一个景区、培育一条线路、促进转型升级、带动地方发展的要求,加强对旅发大会承办地的指导工作,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及提高旅游景区品质和服务水平为重点,推动举办地旅游经济提速发展。

(五)扎实做好旅游扶贫。以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南宫乡交宫村,施秉县甘溪乡高碑村,黎平县肇兴镇厦格村,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方祥乡格头村,镇远县金堡乡报京村,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村等10个村为旅游扶贫试点,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发挥精品景区示范作用、开发创意旅游产品、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等工作措施,扶持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直接参与旅游经营,贫困户和贫困人口通过参与接待服务  获取劳务收入,出售农副土特产品获得**收入,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  转获得租金收入,以资金、人力、土地入股乡村旅游经营获取分红收入等方式, 实现脱贫致富。从2021年起,每年扶持3个重点县、1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扶 贫工程。围绕促进贫困户、贫困人口增收实现脱贫目标,通过直接参与旅游经营, 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接待服务,取得农业收入之外的其他劳务收入,出售自 家农副土特产品获得收入,拓展农产品**渠道,提高**价格,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得租金,以资金、人力、土地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取入股分红等方式,到2021 年,扶持14个重点县的5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10000个农村劳动力就业; 每个贫困人口的可支配收入中能从旅游业中增收1000元以上;通过乡村旅游,直 接拉动1万个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间接拉动5万个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一是加强资源与环境保护。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高端精品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为目标,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全面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

《森林法》,在建设项目中要制定防治污染和保护森林、水系、景观资源的措施, 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二是注重城市旅游环境建设。以打造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景观绿化水平,加强城市建筑物、城市干道和旅游景区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综合管理和经营水平,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和旅游要素。三是全面实施绿色黔东南行动计划。围绕月月造林”“绿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生态建设、植树造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全力打造河岸景观,沿清水江、都柳江两岸可视范围内实现景观打造全覆盖,部分重点景观节点区域在树种上精心选择,提升景观品质,提高观赏性。同时,结合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打造差异化的旅游景观通道,使通道景观与景区景观自然过渡、联成一体,建设景区连接通道和市域内所有高速公路醉美旅游景观 通道。

(七)做好旅游信息化服务。建设黔东南州旅游资讯网集群,以满足游客需求、旅游目的地形象展示,向游客提供全面的、立体化的黔东南州旅游信息和旅游咨询服务,为游客提供旅游前的旅游资讯、旅游资源推介、旅游行程规划、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住宿、购物、娱乐、旅游帮助、旅游地图服务、互动评论等贯穿游客旅游全过程的一体化优质旅游公共服务。让用户可以及时了解黔东南州的旅游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企业等各种旅游信息。同时通过消息、评论、分享等方式让消费者与资讯网进行互动,加强游客与黔东南州旅游的联系,拉近游客与黔东南州的距离,体现黔东南州旅游特色,从而加大宣传黔东南州旅游形象、灵活开展旅游品牌活动、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力,使得黔东南州旅游能够快速提升发展。搭建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系统,引导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三方面加强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整合,提升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酒店等旅游企业的现代科技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系统包含硬件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旅游数据中心、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旅游数据共享平台、旅游统计管理、移动端运用、多媒体互动查询等功能。

(八)做好旅游行业服务水平提升。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标准化管理为手段,信息化服务为途径,低碳环保为目标,提升我州旅游服务质量。加快旅游商品、餐饮服务和宾馆、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等相关领域服务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健全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体系,构建体现我州民族地域特色, 与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相适应,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发达国家标准相接轨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加大对旅游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服务人员、导游人员和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选派各类业务骨干到旅游发达地区学习深造,积极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和技能鉴定制度,提高旅游人才队伍素质。加强旅行社、星级酒店的复查和整改。成立旅游企业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以品牌化为导向,鼓励专业化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以标准化为手段,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州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培育标准化旅游服务产品,健全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重点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

三、推进建议

(一)高度重视。要高度认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长期性和艰巨性,把申报、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作为我州的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作为推动全州旅游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做大做强我州各旅游景区的切入点,举全州之力,确保申报一举成功。

(二)宣传造势。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使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是我州的一件大事,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旅游大州。要把宣传工作贯穿到创建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广泛宣传,使全州上下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创建的良好氛围。

(三)密切配合。无论是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还是其他单位都要顾全大局,分工协作,主动配合,齐抓共管,积极为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作贡献。州统计局要配合做好旅游业增加值和旅游业占农民年纯收入的统计;州财政局、地税局指导各个涉旅企业做好旅游税收工作;州旅游发展委员会要做好各个景区创A工作指导和100个旅游景区建设指导工作。

(四)加强领导。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抓好工作指导、督促和检查,使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创建工作成员单位要把创建工作列为本单位工作重点,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各成员单位对所承担的目标工作任务要进行层层分解,任务到人,措施到位,按时、按标准、按要求完成。建立奖惩、问责究责制度,确保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2409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