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2025年全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2025-04-09 | 阅读:1262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2025年全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为深入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贯彻实施《全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全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抓住人工智能大模型(以下简称大模型)技术革新机遇,以应用反哺大模型技术迭代,带动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政策,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制定《全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

一、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本市大模型创新动能强劲、算力保障多元、数据供给海量和应用场景丰富的综合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开放合作的原则,通过组织重大项目攻关、资源供需匹配和特色场景示范,显著增强大模型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形成标准化、规模化、跨界协同的应用落地路径,加快实现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2025年底,通过实施x个对标全球领先水平的标杆型应用工程、组织xx个引领全国的示范性应用项目、推广一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商业化应用成果,力争形成xx个先进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产品、xx个优秀的行业大模型产品和xx个行业成功案例。率先建设AI原生城市,推动本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

二、标杆应用工程

依托首都优势行业资源和科技研发能力,围绕机器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综合型、标杆性重大工程,促进大模型核心理论与技术突破,增强人工智能工程化能力,提高重点行业的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构建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形成大模型行业应用新生态。

(一)人工智能+机器人整合创新资源,结合真实场景需求,推出融合具身智能的机器人,以应用牵引具身智能迭代演进。搭建具身智能应用试验场,验证物流仓储、生产制造、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科研探索等场景下具身智能机器人性能,持续提升具身智能的智能水平。规范具身智能训练数据采集标准,建设各细分行业真实场景的高质量数据库,持续促进具身智能自我进化。

(二)人工智能+教育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大模型企业、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协同联动,重点汇聚全市优质教学案例、讲义素材、施教方法以及学生心理健康、公序良俗常识等教学知识,培育跨学科、跨学段的教育大模型平台,提供智能备课、课件生成、课程分析、学习跟踪、家校联动等辅助工具,平衡班级制授课和个性化学习,为教师减负提效。加强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探索思维培养智能体、跨学科PBL课程设计等工作。

(三)人工智能+医疗围绕优质医疗资源,构建医疗监管机制创新、医院与医生科研成果收益均衡以及医院信息系统智能化升级的三者合一“北京医生”医疗大模型平台,释放医院、医生、大模型企业协同创新潜力,促进医疗、医保、医药等“三医”联动,建立高质量医疗数据标注库和医疗大模型训练可信空间。探索医生与医疗智能体协同机制,优化导诊服务、在线问诊、处方生成、用药咨询、慢病管理以及家庭智能医生等医疗辅助服务,推动互联网医院向人工智能医院升级。

(四)人工智能+文化基于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汇聚文学作品、历史建筑、文化遗迹、景点信息等优质文旅数据,协同旅游景点、文创单位和管理部门,推动人工智能与文旅深度融合,支撑文化大模型服务平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个性化、高效且便捷的文旅服务,增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人工智能+交通基于大模型生成道路、车辆、人流、天气等仿真数据,加快自动驾驶仿真训练,优化车路云网一体化技术路线,探索FSD、ASD等单车智能技术,建设智能、高效、安全的城市交通网络。依托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融合车载传感器、路侧视频设备、高精度地图、交通管制信息、天气环境等多源数据,构建交通大模型平台,精准预测交通流量及拥堵情况,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机制,做好车辆出行路径的动态规划与交通引导。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