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五章题库
2021-09-23 | 阅读:1278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五章题库

 

一、填空、选择题

 

 

1.监察机关应当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工作,建立问题线索处置、调查、审理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2.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的问题线索,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处置意见履行审批手续进行分类办理。线索处置情况应当定期汇总、通报,定期检查、抽查。

3.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问题线索的处置方式有四种,分别是谈话函讯、初步核实、暂存待查、予以了结。

4.需要采取初步核实方式处置问题线索的,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履行审批程序,成立核查组。初步核实工作结束后,核查组应当撰写初步核实情况报告,提出处理建议。承办部门应当提出分类处理意见

5.初步核实方案一般要包括初步核实的依据,核查组人员组成,需要核实的问题,初步核实的方法、步骤、时间、范围和程序以及应当注意的事项。

6.经过初步核实,对监察对象涉嫌职务违法犯罪,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监察机关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

7.监察机关立案后,立案调查决定应该告知被调查人被调查人所在单位。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应当通知被调查人家属,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8.监察机关对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收集被调查人有无违法犯罪以及情节轻重的证据,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证据,严禁侮辱、打骂、虐待、体罚或者变相体罚被调查人。

9.调查人员采取讯问、询问、留置、搜查、调取、查封、扣押、勘验检查等调查措施,要按规定出示证件,出示书面通知,并要由人以上进行。

10.调查人员在进行讯问以及搜查查封扣押等重要取证工作时,应当对全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留存备查。

11.办案过程中,调查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调查方案,不得随意扩大调查范围变更调查对象和事项。对调查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应当集体研究后按程序请示报告。

12.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由监察机关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决定。设区的市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省级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国家监察委员会备案

13.留置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次,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

14.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对有职务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按照管理权限,可以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员,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

15.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对违法的公职人员按照法定程序可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

16.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可以作出问责决定。问责的方式主要是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直接作出通报诫勉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处分等问责决定。

17.《监察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对“移送起诉”作了具体。移送的主体是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接收移送的主体是检察机关。移送的对象是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移送的条件是经调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18.监察机关经调查,对没有证据证明被调查人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撤销案件,通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并在一定范围内为被调查人予以澄清

19.被调查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死亡的,方可由监察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

选择题

1.监察机关对于人民群众的报案和举报应当   ( A )

A.接受,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B.接受,视情况处理。

C.接受,按照上级领导意见处理。

D.接受,并移交其他机关处理。

2.监察机对报案或举报属于监察事项,但不属于该监察机关管辖的( C )

A.应当责令举报人到相关部门实行举报。

B.应当转移相应机关处理。

C.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处理。

D.应当责成当事人补充证据再行举报。

3.监察机对报案或举报不属于监察事项,应当由别的主管机关管辖的(B)

A.应当责令举报人到相关部门实行举报。

B.应当移送相应机关处理。

C.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处理。

D.应当责成当事人补充证据再行举报。

4.(    )部门对问题线索实行集中管理、动态更新、定期汇总核对、全程监控。(A)

A.案件监督管理部门        B.案件调查部门

C.案件审理部门            D.案件线索处置部门

5.对被调查人采取留置措施后,应该( C )

A.在第一时间通知被留置人所在单位和家属

B.在12小时内通知被留置人所在单位和家属

C.在24小时内通知被留置人所在单位和家属

D.在48小时内通知被留置人所在单位和家属

6.被留置人员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后,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留置一日折抵管制( B )日。

A. 1日

B. 2日

C. 3日

D. 5日

7.被留置人员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后,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留置一日折抵拘役、有期徒刑( A )日。

A. 1日

B. 2日

C. 3日

D. 5日

8.检查机关退回监察机关进行补充调查的期限和次数是( B )

A.一个月、补充调查最多一次

B.一个月、补充调查最多两次

C.两个月、补充调查最多一次

D.两个月、补充调查最多两次

9.《监察法》对监察机关进行复审和复核的时限作了明确的规定。它们分别是(C)

A.复审一个月、复核一个月

B.复审两个月、复核一个月

C.复审一个月、复核两个月

D.复审两个月、复核两个月

二、快速判断题

1.“举报”是指当事人或其他知情人向监察机关检举、揭发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的事实和线索。(×)

2.“报案”是指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包括案件当事人,向监察机关报告其知道的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的事实或线索。(×)

3.发现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犯罪行为事实和线索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任何层级的监察机关报案或举报。(√)

4.《监察法》制定监察机关加强监察工作监督管理条款的目的,是为了强化监察机关的自我监督和制约,将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5.《监察法》制定监察机关加强监察工作监督管理条款的目的,是为了用信任代替监督,扩大监督权限。(×)

6.接到问题线索后,案件审理部门要成立5人以上组成的审理组,全面审理调查部门移送的案卷材料。(×)

7.监察部门建立相互协调制约的工作机制,改变了以往监督调查部门既负责线索管理又负责执纪审查的局面,形成了各部门之间的制约制衡机制。(√)

8.案件监督管理部门要定期汇总、核对、检查、抽查问题线索及处置情况,向本机关相关负责人报告。(√)

9.监察机关建立相互协调制约的工作机制,要求问题线索由领导班子集中领导,处置、调查、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

10.承办部门收到问题线索后,处置意见应当在收到问题线索之日起两个月内提出,并制定处置方案,履行审批手续,不得拖延积压。(×)

11.案件监督管理部门要定期汇总、核对、检查、抽查问题线索及处置情况,向本机关和本级党委相关负责人报告。(×)

12.初步核实是监察机关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是否立案调查的重要依据。(√)

13.初步核实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核实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否存在,以及是否需要对所涉及的监察对象立案。(×)

14.调查人员在执行调查方案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进展情况,扩大调查范围、变更调查对象。(×)

15.以暴力殴打、长时间不让睡眠对被调查人和涉案人员逼取口供,属于非法收集证据的方式,容易造成冤假错案。(√)

16.对涉案人员宣讲国家政策,宣传法律关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轻处罚的相关规定,不属于强迫犯罪嫌疑人证实自已有罪。(√)

17.监察机关对调查过程的录音录像,必须随案移送到检察机关。(×)

18.被留置的人员一般要单独安排居住,不上戒具,有标准化的留置室、医疗和饮食起居保障。(√)

19.监察机关对职务违法和犯罪案件调查,应高度重视证据的合法性,查明违法犯罪事实,形成相互印证、完整稳定的证据链。(√)

20.监察机关调查取得的证据,要经得起公诉机关和审判机关的审查,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21.监察机关办理案件,必须经涉案人原单位同意、检察院批准方可。(×)

22.监察机关对被调查人采取留置措施后,应当立即通知被留置人员所在单位和家属。(×)

23.被留置人员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后,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留置期限可折抵刑期。(√)

24.被留置人员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后,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留置一日折抵拘役、有期徒刑2日。(×)

25.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监察机关经调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应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

26.监察机关对不正确履行职责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进行处置,可以按照管理权限对其直接做出问责决定,或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作出问责决定。(×)

27.监察机关经调查,对涉案人违法取得的财物,可依法予以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28.监察机关经调查,对涉嫌犯罪取得的财物在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时,不随案移送。(×)

29.对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

30.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应当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不能自行补充侦查。(×)

31.人民检察院对于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的情形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32.监察机关认为检察院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议。(√)

33.被调查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死亡的,可由监察机关直接没收被调查人违法所得的财物。(×)

34.被调查人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二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并经有关机关证明其不可能生存的,可以按照“死亡”处理。(×)

35.对涉案人违法取得的财物,监察机关可通过没收将其强制收归国有,没收的财物一律由监察部门处理。(×)

36.追缴的财物退回原所有人或原持有人,依法不应退回的,上缴国库。(√)

37.复核、复审期间,可以停止原处理决定的执行。(×)

38.监察机关各部门各司其职,其中,信访部门负责归口受理公职人员涉嫌违法犯罪的信访举报,归类摘要后移送案件监督管理部门。(√)

39.在初步核实工作中,核查组要就举报反映的所有问题收集证据,查清事实。(×)

40.被调查人只要有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的事实,就可以立案查处。(×)

41.案件调查人员遇有重大突发事件需要更改调查方案的,应报监察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批准。(×)

42.调查人员采取搜查、调取、查封等调查措施时,必须出示证件,以证明调查人员的行为经过了监察机关的合法授权。(×)

43.调查人员采取讯问、询问、留置等调查措施时,要由二人进行,有利于互相配合,互相监督。(×)

44.调查方案是是由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的,是对调查工作的总设计、总安排,调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调查方案。(√)

45.调查工作中,如果遇到情况十分紧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严重不利后果,调查人员经集体研究后可以临机做出处置,但事后要立即按程序向监察机关领导人员请示报告。(√)

46.在留置期间,监察机关如果发现了之前未掌握的有关被调查人的、新的职务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重新计算留置期限。(×)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暂存待查?

是指线索反映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可查性,但由于时机、现有条件、涉案人一时难以找到等种种原因。暂不具备核查的条件而存放备查。

2.什么是予以了结?

是指线索反映的问题失实或没有可能开展核查工作而采取的线索处置方式。包括虽有职务违法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法律责任,已建议有关管单位做出恰当处理的,以及被反映人已经去世等情况。

3.监察机关立案后,确定的调查方案内容包括哪些?

(1)应当查明的问题和线索。

(2)调查的步骤、方法。

(3)调查过程中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4)预计完成任务的时间以及应当注意的事项。

4.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相比,在权利保障方面的三大进步是什么?

(1)留置比侦查羁押的期限大大缩短。

(2)留置条件极大改善。

(3)对办案的监督措施更加完善。

5.对被调查人采取留置措施后,一般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留置人员所在单位和家属,但有碍调查情形的除外。条款中的“有碍调查”具体指哪些情形?

(1)通知后可能发生毁灭证据的

(2)通知后可能伪造证据的

(3)通知后可能干扰证人作证或串供等情况

6.什么是监察建议?

是指监察机关依法根据监督、调查结果,针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向相关单位和人员就其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提出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建议。

7.监察机关提请司法机关依法启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1)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

(2)被调查人必须是逃匿且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的,或者被调查人死亡的;

(3)经省级以上监察机关批准继续调查,并作出结论。

 

四、风险题

四-1、风险题(20分)

1.《监察法》对问题线索进行初步核实的程序有哪些?

(1)依法履行审批程序,一般应报监察机关相关负责人审批。

(2)经批准后,承办部门制定工作方案,成立核查组。

(3)核查组的人数不能少于2人,对案情复杂、性质严重、工作量大的,可适当增配人员。

(4)初步核实方案报承办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监察机关分管负责人审批。

2.监察机关采取调查措施有哪些程序要求?

(1)依照规定出示证件。

(2)出具书面通知。

(3)由2人以上进行。

(4)形成笔录、报告等书面材料,并由相关人员签名、盖章。

3.在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后,监察机关对未认定的涉案财物应视情况作出怎样的处理?

(1)为违法取得的财物,依法予以没收、追缴会责令退赔。(2)对被调查人的合法财务,将原财物予以归还。

(3)原财物被消耗、毁损的,用与之价值相当的财物予以赔偿。

4.检察机关对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必须同时满足哪些条件才可以作出起诉决定?

(1)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2)证据确实、充分。

(3)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5.检察机关对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在哪些情形下需要自行补充侦查?

(1)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被害人陈述的内容主要情节一致,个别情节不一致且不影响定罪量刑的。

(2)书证、物证等证据材料需要补充鉴定的。

(3)其他由检察机关查证更为便利、更有效率、更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的。

6. 监察机关遇到哪些情形时,可以提出监察建议?请举三个例子。

(1)拒不执行法律法规或违反法律法规,应当予以纠正的;

(2)有关单位做出的决定、命令、指示违反法律、法规或国家政策,应予以纠正或撤销的;

(3)给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需要采取补救措施的;

(4)录用、任免、奖惩决定明显不适当,应予以纠正的;

(5)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予以处罚的;

(6)需要完善廉政建设制度的

举出其中三种情形即可。

四-2、风险题(30分)

1.监察机关立案需要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1)存在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的事实。该事实仅指初步确认的部分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事实而不是全部事实,全部事实要到调查阶段结束后才能得以查清,而且还要经过审理之后才能认定。

(2)需要追究法律责任。如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就不需要立案。

(3)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这里讲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主要指《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第26条的规定。即“对符合立案条件的,由承办部门起草立案审查呈批报告,经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报同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审查。”

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前两个是立案时必须同时具备的实体性条件,第三个是立案的程序性条件。

2.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依法作出哪些处置?

(1)对有职务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按照管理权限,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员,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

(2)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

(3)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按照管理权限对其直接作出问责决定,或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4)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监察机关经调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被调查人采取强制措施;

(5)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监察建议。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241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