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文稿写作者的“十二时辰”
身为办公厅的文稿写作者,每天在“沉浸式”的综合文稿工作中默默耕耘,在“天天短平快、年年马拉松”的日子里奔跑忙碌着,既有苦又有乐,既平凡又精彩。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文稿写作者的“十二时辰”。文中的“我”,不是特指处里的某个人,而是全处当中的“你”“我”“他”,是全处同志的缩影。
清脆的闹铃声响起,从沉睡中醒来,我脑海里一边盘算着今日工作安排,一边穿衣、洗漱、拿包赶往办公室。左手拿着面包,右手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翻阅着最新时政要闻,翻看着同事们在工作群推送的“新鲜滚烫”的学习材料,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学习机制,力求对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总书记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寡淡的早餐“吃”起来更加津津有味,而每天的“3个15分钟”——听15分钟新闻、读15分钟报纸、学15分钟理论,已经成为我们文稿写作者的生活习惯和工作常态。
一到办公室,就听到熟悉的敲键盘声、翻资料声,提前到办公室是全处同志的默契。今天上午,市委将开展城中村改造工作专题调研。城中村改造是中央部署的重要工作,也是市民期盼已久的民生实事,我的任务是拟写新闻通稿。首先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国家和省关于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有关政策文件,同时,还要对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部署了然于胸。毕竟,只有“肚中有货”才能成竹在胸。
政务新闻报道是传递市委声音的权威方式,政治标准严、时效要求紧、社会关注度高。多年来,我们总结并念好“立意正、语言活、零差错”三字经,精心精细、精益求精起草好每一篇新闻通稿。我根据调研内容精心构筑文稿框架,同时快速整理着厅、处领导从现场源源不断发回的一条条语音、一张张图片、一句句信息,再把具有本地特色的做法融入其中,整篇文稿逐渐丰满、鲜活起来。初步成稿后,又磨改了几遍,等到新闻通稿上了电视、报纸可就##paidbegin##“覆水难收”了,必须仔细核对时间、地点、人名、专有名词,等等。通稿发给记者后,我转身投入下一场战斗。
近期,市里正在开展“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处里围绕解决营商环境堵点问题开展调研,为市委决策提供参考。我和同事草草吃了点东西就直奔所联系的企业,“技术研发进展如何”“成果转化堵点在哪里”“惠企政策能否兑现”“用地审批花了多长时间”……我们与企业有关人员深入交流,切实摸清了企业发展所需所盼。回程路上,大家对完善调研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力争提出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