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产业发展的100条金句
2021-09-22 | 阅读:1286

 

关于智能产业发展的100条金句

 

  1. 1.要顺应形势,借力信息革命成果,在运用新技术、培育新业态、拓展新模式上实现突破,加快融合发展、优化升级步伐。 

  2. 2.坚持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促进智能科技产业聚集发展,打造智能科技生态链。 

  3. 3.探索实施项目“揭榜制”+“里程碑式”管理,解决我市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和痛点难点。 

  4. 4.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促进我市智能科技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5. 5.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6. 6.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7. 7.总结经验教训,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8. 8.提高技术门槛,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监管制度,加强产品一致性核查。 

  9. 9.树立危机与忧患意识,撸起袖子一起干、加油干,形成产业合力。 

  10. 10.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完善政策体系;二是健全法律法规;三是加大研发支持;四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五是鼓励国际化发展;六是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促进跨行业合作。 

  11. 11.引导和鼓励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机遇,明确目标市场,加强品牌培育。 

  12. 12.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通过控总量、优环境、提品质、创品牌、促转型、增效益。 

  13. 13.要尽量避免零和游戏,要从产业链、价值链入手,提升 企业市场与社会价值创造能力。 

  14. 14.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15. 15.数字丝绸之路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特征,以信任为路径,以共享为目标。 

  16. 16.平等、开放、信任、共享是数字经济的基因,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相通。 

  17. 17.进行政策的顶层设计,成立跨国合作机制,组织产业合作联盟,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纠纷解决机制,加强风险预警与网络安全。 

  18. 18.借助智库的研究力量,中介机构的信息渠道优势,协会与联盟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进而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数字化人才培训。 

  19. 19.广泛地连接市场、感知变化,更快速地反应需求,提供更适宜更优质更安全更绿色的产品与服务。 

  20. 20.在技术、产品、服务、模式、组织等方面持续创新,不断推进产品升级、服务升级、技术升级、流程升级、管理升级、运营升级与模式升级。 

  21. 21.统揽全局,畅通供应链,打通上下游,做大生态圈,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22. 22.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对价值链不同环节、生产体系与组织方式、产业链条、企业与产业间合作等进行全方位赋能,推动产业效率变革。 

  23. 23.推动各次产业互联互通,农业、工业与流通、交通、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互动。 

  24. 24.推动硬件、物理基础设施与软件、数字化基础设施等一体化发展。 

  25. 25.推进传统产业群体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商业模式,提高生产流通与服务效率,降低生产流通及服务成本,增强市场反应力。 

  26. 26.推进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打造数字化基础设施与“产业大脑”。 

  27. 27.统揽全局,畅通供应链,打通上下游,做大生态圈,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实现个性化智能定制。 

  28. 28.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对价值链不同环节、生产体系与组织方式、产业链条、企业与产业间合作等进行全方位赋能,推动产业效率变革。 

  29. 29.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生产方式,按照专业化分工要求,推动企业业务重组、业务外包、联盟、供应链合作等。 

  30. 30.创新思维,扬长避短,继续以“路”为切入点,发挥智能网联测试区效应,抢先布局路端基础设施。 

  31. 31.形成流程化、数字化、智能化运营管理模式,有效扩展线路覆盖面和提升基础运力。 

  32. 32.改革深层体制机制矛盾,破除信息壁垒、利益藩篱,从分散的“数据大”走向集中的“大数据”。 

  33. 33.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倒逼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更新,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产业布局。 

  34. 34.进一步加强政务、医疗、教育、交通、治安、环保、市场监管、社区管理等公共职能的协同支撑,形成全覆盖、网格化、安全、共享、敏捷的数字化治理系统。 

  35. 35.充分地利用市场的资金、技术、运营、管理、人才优势,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强政企深度合作。 

  36. 36.发挥基层治理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朝阳群众”“石景山老街坊”等做法,逐步将群防群治体现在大数据支撑上。 

  37. 37.坚定发展信心,应对新挑战;调整发展思路,抢抓新机遇;夯实发展内功,增强新动能。 

  38. 38.做强长板,补足短板,实现产业链条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求,保障产业安全。 

  39. 39.敢于下血本,不断突破产业链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从消化吸收创新到应用创新、原始创新、到基础性创新的升级。 

  40. 40.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制造精益化“三化企业”建设,构筑工业互联网,打造制造端、客户端、供应端一体化智能工厂。 

  41. 41.以扁平化、平台化、共享化,推动“前台创收、中台支撑、后台服务”。 

  42. 42.通过科技创新的梯度开发,形成产业化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创新格局。 

  43. 43.强化技术营销、系统集成方案营销与产业互联营销,以精准高效的市场供给,加大增值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44. 44.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实现传统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45. 45.实现传统产业建强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拓展生态链, 

  46. 46.着力构建转型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破解中小企业“不会转”“不敢转”“不能转”困境。 

  47. 47.扩大中高端专业化数字服务人才供给,加强企业人员职业培训,筑牢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人才根基。 

  48. 48.抓好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建设,推动更多创新要素投向核心技术攻关。 

  49. 49.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50. 50.深化数字技术在生产、运营、管理和营销等诸多环节的应用,实现企业以及产业层面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51. 51.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以产品和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为导向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培育发展新动能。 

  52. 52.整合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设备管理、运营服务等数据资源,开展面向不同场景的应用创新,不断拓展行业价值空间。 

  53. 53.培育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基础研究 

  54. 54.整合全球人才及平台资源优势,加快与全球顶级科研机构及人才团队合作,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和示范应用工程,推进数字技术原创性研发和融合性创新。 

  55. 55.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数字经济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大科学工程、大科学装置建设以及国际国内标准制定。 

  56. 56.着力解决数字创新人才紧缺问题。一是明确数字创新人才的能力素质标准;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政企合作;三是激发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咨询公司等在数字技能人才培育中的作用;四是积极营造良好环境。 

  57. 57.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我们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 

  58. 58.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 

  59. 59.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60. 60.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61. 61.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62. 62.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 

  63. 63.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64. 64.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65. 65.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66. 66.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67. 67.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68. 68.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 

  69. 69.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70. 70.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71. 71.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要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大力培育创新优势企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72. 72.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73. 73.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74. 74.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75. 75.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76. 76. 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77. 77.要充分发挥企业利用互联网转变发展方式的积极性,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创业探索。 

  78. 78.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政策精准度,统筹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整合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力量。 

  79. 79.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统筹,引导各级财政资金加大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加强对数字经济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及试点示范的支持。 

  80. 80.推进人工智能在各个产业领域的渗透,帮助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提升效率,提升人们的感受。 

  81. 81.传统车是机械车,就像算盘,在算盘上是永远“打”不出互联网的,将机械变成电动,把算盘改成计算器,智能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82. 82.构建共性问题的标准化解决框架,消除产业链壁垒,打通电信运营商、设备商、软件商以及企业生产线的数据鸿沟。 

  83. 83.采取集成、免收、帮办、减免等方式,打造平台服务、专业服务、帮办服务、信用服务。 

  84. 84.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把握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85. 85.为广大区块链的企业机构和人才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统筹更多的资源支持。 

  86. 86.打破地域和时空限制,通过构筑各类创新型业务应用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多方资源。 

  87. 87.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基础研究,改善科技创新生态,为我国新时期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指明方向。 

  88. 88.离开基础科学,创新终究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89. 89.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90. 90.面向科技前沿和产业未来布局,以更开放的胸怀,更高的视野,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91. 91.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 

  92. 92.把人工智能发展融入教育信息化、智能化,作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实际举措和重要保障,超前谋划、主动作为,调动积极性,把握主动权。 

  93. 93.健全和完善适应数字化制造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深化“放管服”改革。 

  94. 94.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归产业的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的转变。 

  95. 95.清晨,5G路由器悦耳的声音叫醒你,智能床垫感知你的睡眠情况,然后连接咖啡机送上一杯浓淡相宜的咖啡…… 

  96. 96.如果把2G比作自行车,3G就是摩托车,4G是汽车,5G则是高铁。 

  97. 97.动力更充沛、“颜值”更高、更加节能环保。 

  98. 98.更大的带宽、更高的速度、更低的时延,以及面向万物互联。 

  99. 99.通过5G技术,路灯可感应天气、光照、人流、车流变化,实现自动动态调整,工作人员可随时接入智能管理平台,实现路灯远程管理、控制,预设开关时间。 

  100. 100.教育部门可以加快探索智慧园区建设,通过部署物联网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园区楼宇的温度、湿度、污染物,在发生火灾等危险场景下,楼宇内的传感器能够迅速向楼宇控制中心和城市智能管理平台告警,楼内人员可在通信中断情况下跟随传感器指示灯得到最佳逃生路线。 

收藏:
点赞:
下载:2593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