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金句 2
3.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金句 8
7.关于经济发展讲话金句 18
1、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2、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夯实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3、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往前走。
4、 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现在,国际上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
5、 各级干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谁有本事谁先来、谁能成事谁先上”的实干氛围越来越浓厚。浮梁沉睡的资源正在唤醒,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正在激活,高质量特色发展的信念更加坚定。
6、 敢闯、真创、实干,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生态风貌景区化、乡村振兴艺术化、资源利用综合化、城乡治理智能化,全力呈现高品质生活、高颜值生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美好场景。
7、 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走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8、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面对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六稳”、促“六保”,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步形成“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枢纽经济、区域经济、现代能源经济”联动发展新态势。
9、 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全力以赴节能降耗,做好“水”“草原保护”“绿色产业”三篇文章,做强主导产业,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提振经济活力,扎实推动乌兰察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0、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发挥地方政府债券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有效推动了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11、 以“今日再晚也是早,明日再早也是晚”的精神,只争朝夕,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财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引导带动作用,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xx篇章保驾护航。
12、 xx发展取得的每一次进步、每一点成绩,都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干出来、拼出来的,大家挥洒的热血和汗水,正汇集成xx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转化成“强富美高”新xx建设的美丽画卷!
13、 深入开展教育整顿,彻底解决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顽瘴痼疾;用好业绩考评这个指挥棒,推进检察工作专业化建设,以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4、 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高水准建设“一地一城三区”,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15、 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总抓手,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推动xx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16、 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
17、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18、 坚持强化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两手抓、两促进,一起携手、结伴同行,风雨兼程、砥砺奋进。
1.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2.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结构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4.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5.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6.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为全国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
7.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8.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9.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加快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扩大投资和贸易,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10.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
11.要把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引导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有序转移,留住产业链关键环节。
1、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2、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3、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4、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5、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6、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7、要依法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8、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9、主流媒体要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
10、党报党刊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
1.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2.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3.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
4.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5.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
6.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7.核心技术要取得突破,就要有决心、恒心、重心。
8.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
9.要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10.要加快军民融合式发展步伐,发挥军民各自优势,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1.科学发现是有规律的,要容忍在科学问题上的“异端学说”。
12.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3.要研究后发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保持战略清醒,避免盲目性,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亦步亦趋。
14.我们在科技方面应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不能完全是发达国家搞什么我们就搞什么。
15.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16.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
17.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18.要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揽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19.培养集聚人才,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
20.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
1.“试点、试验、示范”的路径选择、“率先、排头、先行”的目标定位、“生态、开放、创新”的工作重点。
2.把先导产业的“优势增量”造出来,把勇于创新的“头部企业”顶出来,把引领未来的“顶级平台”建起来。
3.以“最全产业链条”容纳各类企业基石,以“最强产业集群”吸引多领域人才工匠,以“最优产业生态”汇聚强大产业气场。
4.优质项目够“数量”,高质量发展有“分量”;政策举措够“精准”,高质量招商有“水准”;营商环境够“舒心”,高质量项目有“真心”。
5.在扩大内需战略中展现“质量作为”,在产业链条重构中作出“质量贡献”,在加快化危为机中强化“质量引领”。
6.以更加积极的“保”来促进“稳”,以更为坚实的“稳”来助推“进”,以更有质量的“进”来应对“变”。
7.没有量的增长,就不能为经济运行提供托底;没有质的提升,就不能让经济发展更有效率。
8.下足“绣花功”精准施策稳岗就业,培育“致富花”强链延链壮大产业,抓实“后半篇”靶向发力后续扶持,栽好“摇钱树”生态扶贫增绿增收,织牢“保障网”托住民生底线,常怀“赶考心”凝心聚力持续奋进。
9.围绕产业链做强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产业链配置资金链,围绕产业链部署服务链,围绕产业链谋划替代链,围绕产业链拓展柔性链。
10.抓重点,让小康基础更坚;扬优势,让小康质量更高;补短板,让小康成果更实;强弱项,让小康成色更足。
1.深入挖掘数字经济“新富矿”,积极抢占基础设施建设“新风口”,主动拥抱未来产业“新蓝海”,倒逼产业转型跑出“加速度”。
2.大发展需要大稳定、大发展需要大项目、大发展需要大平台、大发展需要大产业、大发展需要大气魄、大发展需要大定力。
3.以更加积极的“保”来促进“稳”,以更为坚实的“稳”来助推“进”,以更有质量的“进”来应对“变”。
4.好蓝图是发展之基,要一绘到底;好机制是创新之源,要激发活力;好项目是强市之本,要抓牢抓实;好环境是必选之路,要长抓不懈。
5.狠抓产业转型这一动能,抓牢招商引资这一关键,创优发展环境这一要素,壮大民营企业这一队伍。
6.紧抓疫情防控不松劲,紧盯目标任务不动摇,紧抓黄金季节不耽误,紧压责任落实不松懈。
7.集中精力“建”项目,完善机制“推”项目,落实政策“投”项目,优化环境“聚”项目,建好平台“载”项目,强化督导“促”项目。
8.要督到“重点”上,找准工作的重点环节,打通“主动脉”;要督到“痛点”上,找准工作的薄弱环节,畅通“微循环”;要督到“堵点”上,找准工作的主要矛盾,打通“中梗阻”;要督到“节点”上,找准工作的时间节点,阻断“马后炮”。
9.打开思想解放“总开关”,牵牢责任落实“牛鼻子”,激活改革创新“动力源”,释放惠企政策“催化剂”,提升生产要素“保障力”。
10.审批速度永远比别人更快捷一点、办事流程永远比别人更方便一点、政策措施永远比别人更优惠一点。
11.唯有强力招商方能弯道超车,唯有创新机制方能加速前行,唯有精准发力方能事半功倍,唯有优化环境方能近悦远来。
12.在“稳”的基础上,力求“进”得更大一些;在“好”的基础上,力求发展得更“快”一些。
13.聚焦主导产业“招大引强”,聚焦科技创新“招高引新”,聚焦产业需要“招才引智”。
14.稳定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保障社会民生的“奠基石”,推动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15.既要把握“两点”全面整体关注,又要紧盯“重点”局部跟踪突破。
16.畅通“大通道”,构筑“大平台”,开拓“大市场”,强化“大支撑”。
17.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18.维护产业链稳定,增强供应链韧性,提升价值链水平。
19.以规划锚定项目,以项目拉动投资,以投资增添动力。
20.锻造督查“利剑”,突破改革“瓶颈”,畅通服务“经络”。
21.高标杆设定目标,高效率推进工作,高质量检验成效。
22.扭住社会“热点”,扭住治理“重点”,扭住群众“痛点”。
23.加速产业链创新链提升,加力新基建新业态布局。
24.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25.跑出创新驱动“加速度”,挺起先进制造“硬脊梁”。
26.想尽千方百计“抢”市场,克服千难万险“抢”复工。
27.一盘棋谋发展,一条心干事业,一股劲抓落实。
1.以“滚石上山、负重前行”的决心抓发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作风抓发展,以“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精神抓发展。
2.为创造发展奇迹提供了“金钥匙”,为实现发展转型提供了“助推器”,为引领发展升级提供了“导航仪”。
3.发展道路上要心有定力,方能行稳致远;发展道路上要怀揣毅力,方能驰而不息;发展道路上要练好脚力,方能圆梦前行。
4.催生争先创优、勇立潮头的发展新动能,增强破解难题、克敌制胜的发展新本领,开辟弯道超车、跨越领跑的发展新境界。
5.握准“指挥棒”,形成转型发展的高度自觉;舞活“指挥棒”,引领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用好“指挥棒”,保障转型发展的强力推进。
6.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好加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做好减法;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做好乘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做好除法。
7.贯彻新理念,注重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培育新动能,注重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壮大新产业,注重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
8.抓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找准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这个“突破口”,打造高端技术创新创业团队这个“主力军”。
9.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出思路,问题导向、分类指导想办法,明晰路径、持续用力抓推进,以上率下、担当务实勤督查。
10.加强科学统筹,解决“难”的问题;盘活身边资源,祛除“怕”的问题;创新方式方法,回应“盼”的问题。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