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胶东东海转运站:解放战争中的红色枢纽
淮海战役结束时,粟裕将军曾动情地讲:“华东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民工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大炮弹。”设在山东荣成俚岛港的胶东东海转运站,正是大连军火物资到山东半岛转运的第一站和胶东支前大军的始发地之一。这里既是我军战略物资的集散地,又是革命干部及伤病员北渡的中转场,“人民伟力”在这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临危受命挑重担
1947年秋,荣成县政府奉胶东行署命令,在俚岛区峨石山村成立胶东东海转运站。丛森任站长,吕景新任副站长,工作人员有刘启玉、张洪范、于春兰等共计10余人。成立转运站的目的是为配合移防俚岛的华东胶东军区海防办事处开展工作。
1947年1月,为保证海上战略通道畅通,***中央华东局作出《关于建立海防与组织海防委员会的决定》。5月11日,胶东区党委、行政公署、军区根据这一决定联合发出命令,成立“胶东军区海防办事处”,起初在烟台筹备,5月25日在威海正式成立后,又改称“华东胶东军区海防办事处”。办事处拥有一个护航大队和一个航运大队,大小船只70余艘。除防卫任务外,还承担军火物资的海上运输工作。同年,在国民党军重点进攻胶东解放区的“九月攻势”威胁下,海防办事处在威海无法开展工作,经上级决定将其移防到荣成县,总部设在荣成俚岛的关沈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