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2024年孔子的处世学问
2025-03-14 | 阅读:1264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孔子的处世学问

作为至圣先师、儒家始祖,孔子务实入世、乐观通透,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不乏丰富的处世学问。

行忠恕之道。“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参以“忠恕”二字概括孔子一以贯之之道。忠恕之道可一分为二,一为“忠”,孔子说:“与人忠”,“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朱熹解释说:“尽己之谓忠。”司马光说:“尽心于人曰忠。”“忠”是要求人发自内心、竭尽全力地待人处事,担当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履行好道德责任。一为“恕”。孔子曾对恕作过解释,他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家语》记载,孔子雨天出行,没有车盖,有人告诉他子夏有。孔子说:“我听说与人交往要发扬他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子夏这个人吝惜财物,我向他借车盖,如果他不借给我,会有人说他小气,不尊敬师长,如果借给我,他自己又会心疼。”孔子从子夏的角度考虑,包容他的缺点,没有向他借车盖,此为“恕”。忠恕之道体现了孔子悲悯、包容、豁达的胸怀。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