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潜规则七条
2021-09-15 | 阅读:2010

 

职场潜规则第七条:一定要有靠山,但比靠山还可靠的,是让自己有价值。

 

在电视剧《潜伏》里,余则成屡遇危险,时常被敌人怀疑打击,但余则成每次都能转危为安,甚至官运亨通。

这是因为余则成一直都有靠山。一开始是军统上司吕宗芳,后来还有天津站的站长(余则成叫他老师,这就形成了天然的靠山模式,在古代称为座主。)在余则成的靠山名录里,甚至还有戴笠这样的大人物。正是这些靠山的存在,才让余则成多次转危为安,不引人怀疑。

但比靠山更重要的,还是余则成本身的价值。

如果没有军统背景,吕宗芳绝不会拉拢他。如果没有立下大功,戴笠也不会青眼相加。如果他没能力帮站长弄钱,也不可能获得庇护。

所以在职场中,和上司们搞好关系是一门必须的功课,为自己找好靠山很重要。

而比此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有足够的价值,以致于每个上司都必须拉拢你。

 

 

1、你是有基础价值的。

 

很多人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不过是职场上的小人物,对上司而言毫无价值。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你的存在就是一种价值。

为什么你需要站队?因为上司需要你,当一个上司有对手存在的时候,他就需要下属的效忠,而这种效忠就是你的基础价值之一。

为什么效忠是人的基础价值呢?

因为每个人在职场上都会有不安全感,位置越高的人,不安全感越甚。而要让自己变的安全,除了令自己权力更大外,就需要有大批的人来效忠,让势力足以支撑自己的位置不倒。

职场是一个战场,而不是聊天吃饭的地方,所以这种不安全感会是每一个上司的必然心理,当他们感觉到恐惧时,不会像普通人那样惶惶不可终日,只会拼命抓住属于自己的势力。

一个表示效忠的属下,就成了上司的私产,自古如此。

所以每个人的效忠,就成了这个人最基础的价值,当你要站队之前,必须要慎重,千万不可仓促行事,因为成为一个上司的私产后,你的基础价值就会发生改变。

善用效忠的力量,是职场上一个重要的技巧。

 

 

2、能帮助上司完成工作,是典型的属下价值。

 

完成上司的工作,并不是指办公室里的公事。

公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完成的基本作业,而要让上司觉得你有价值,就必须做一些公事之外的。

每个上司都会有额外的事情,或者家事,或者私事。当他愿意把这些事情派给你做时,说明对你有了相当的信任度。

一个真正的职场高手,在遇到上司派给私事时,从不会推脱,反而会加倍用心做好。

你完成一件上司的私事,抵得上做好十件公事。

千万不要以为,公司付给你工资就是让你做工作的。如果你真的需要上司的信任,真的还有大志的话,就应该把上司的体己事当作正事来办。

而一个铁杆亲信的价值在哪里呢?

那就是不管上司说什么,想要什么,都有人为他办的妥妥帖帖,再也不用多操心。

如果能做到这一步,你就将是上司身边不可取代的一部分。

 

 

 

3、忠诚且能独挡一面,是最硬的底牌。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上司的私家秘书的。在职场上,绝大部分人也没法获得上司如此的信任,所以芸芸大众,要让自己变的更有价值,唯一的方法就是在事业上。

而一个人需要让自己有价值,最重要的点还是在此。

如果你可以独挡一面的完成工作,如果你有足够的资源完成项目,如果你可以把上司安排的事情完成的妥妥帖帖,那你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但这并不是所有。

一个有能力的人,并不一定是有价值的。所谓持才放傲的人,不管丢哪里都会遭人嫉恨。同事争斗自不必说,上司也一定会连番打压。

所以有能力,有本事在职场上既是好事又是坏事。一个有用之人如果不能为己所用,那对上司来说应该怎么做呢?

当然是宁可除掉也不能为别人所用。

有能力对你而言并非价值,而是用处。必须有人用才有价值,没人用你再有能耐也是白费。

一个可以独挡一面的人,切忌过分狂傲,把野心全写在脸上。越是有才华,越是要夹紧尾巴做人。

只有忠诚的人,只有把事情做完而把功劳让给上司的人,才可以获得信任。而这种信任才会令你有价值。

任何上司都会喜欢即忠诚又能独挡一面的人才,只要你可以做到这两条,便可屹立职场不倒,无论换多少上司都与你毫无关系。

 

 

案例:

 

王小峰进山已经三个月了,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他这一次居然有些因祸得福。

王小峰被发配文县,本是件苦差事,别人避之不及,可他小子不知怎的,霍然开窍,与老拉一顿饭下来就被主管引为自己人,虽然还是进了山,但却得了不少好处和保证。

但每个人都知道,上司的保证和男人的誓言一样是最做不的准的东西。你在眼前时,人家可以说的天花乱坠,但等你在山里吃了几个月的苦,说不定这里早就把他给忘了。

更何况,当王小峰走后,华东大区就有了天翻地覆的震动。小东区经理黄陵华升为华东大区销售副总,与鲜总分庭抗礼,东西两区势力依旧如从前,并没有被鲜总掌握全局。

鲜于总经理刚刚扶正,正要大展拳脚的时候,又怎么肯被黄陵华抢了地盘去。他遭受打击先是晕头转向,但很快就稳住阵脚,对黄陵华展开了反击。

鲜总能够后来居上扳倒旧老总,他当然也是有城府的人,表面上和黄陵华称兄道弟并不生分,而暗地里却命令小西区必须提高业绩,至少在短期内得超过小东区。

鲜总这一招看起来无伤大雅,因为黄陵华升职大局已定,就算小西区业绩上来,那也只能算是华东大区共同功劳,但当鲜总手下的人交出尚算满意的业绩单后,却又放出了一招杀手锏。

鲜于向总公司提交报告,称黄陵华担任大区副总后,还兼任小东区经理实在太过劳累,建议从属下主管里选一个能力强的,替黄陵华分担工作。换而言之,就是要提升一个主管来顶替黄陵华兼任的小东区经理。

这真是雷霆一击。大家都知道,华东大区下有小东区和小西区两块。小西区向来是鲜总的部属,而小东区全是黄陵华的人,两边泾渭分明针插不进。

鲜总这个报告看似公允,是想提黄陵华分忧,而实际上,却是想插一足进小东区,把这块铁板给彻底打破。

华东大区下面四个主管,凭能力和资历都差不多,但小西区把几个月压下来的业绩做在一个月账上,业绩陡然提高,使得他们两个主管额外突出,再加上有鲜总的背后撑腰,实际已经领先身位了。

黄陵华没有料到鲜总会有这么一招,顿失先手,确实有点措手不及。如果真让小西区的主管当了这边的经理,黄陵华对小东区的控制能力必然下降,他的势力受损后就再没力量和鲜总对抗了。

事态紧急,黄陵华天天和老拉密谋,可怎么也想不出个好主意,眼看着日子将近,黄陵华也必须上交提升报告了,却还是没有足够的把握。

就是这么个紧急的时候,远在文县大山里的王小峰却成了扭转局面的一粒棋子。

前文说到,王小峰在这时候发配边疆,却成了件因祸得福的事情。他避开了公司动荡期,也避免了几面人马要他站队的尴尬,得以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

文县是山区里的一个自治县,守着大片自然保护区却穷的叮当响,王小峰一跑到这边,心就沉下去。看这里的情况,别说完成一百万业务,就算十万也不可能。老百姓是无须说了,就算是县医院和下属卫生院也情况堪忧,不太可能购买王小峰带去的理疗产品。

这原本是个困境,可王小峰这个人,虽说工作不积极办事很毛糙,却有一些好处,就是为人特别拧,一件事情既然相办了,就非得办到底不可。

在来之前,王小峰就和老拉讨来了营销费用自由支配的特权,仗着手上有那么几个钱,他倒是做了一件强SIR和林丛都没做到的事情。把几万块钱营销费用全部买了自己要推销的理疗产品,然后赠送给了文县上下十多所学校。

这个举动在小小文县却是前所未有的,顿时引起了轰动。消息传的整个文县都沸沸扬扬,学校的那些小医务室顿时成为理疗会所,不仅老师和学生排着队试用,就连学生家长也闻风而来。

王小峰一家家的学校做示范,教校医怎么操作,忙的个不亦乐乎。

小县城就是一点好,消息传的特别快。没过几天,就连县领导也听说了王小峰,还专程与他会面,由于王小峰是大城市来的,又出手阔绰,领导们专程陪他在文县转了转,介绍了下当地的经济。

就是这当口,王小峰却找到了商机。

原来文县也不是处处穷。这里的自然条件极好,山清水秀环境清雅,又有连绵不绝的自然保护区,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既有大山又有水库,可以说是个疗养胜地。

所以文县的大山上,开着好多处疗养院,这些疗养院倒不是文县人开的,而是临近一些地级市来造的,有公营也有民营,常年都住满疗养客。

王小峰一直在县城里转悠,却没想到山上还有这么好的地界。于是通过县政府的关系,立马和疗养院搭上了线,才几天功夫,就做了二十多万的销售。再加上之前自己用营销费用买的那部分,也有近三十万的业绩。

这放在城里算不上什么,可对文县这种地方来说,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业绩了。王小峰做为开荒牛能开拓这一市场,立刻受到华东区销售公司的嘉奖,按着老拉的话说,只要呆足三个月,也不用做满百万单子,就可以回去述职受奖了。

但运气来时,连挡都挡不住。

疗养院里有一些疗养客,对王小峰未卖东西先送学校的做法产生了好感,这套销售路子完全颠覆了人们以往对业务员的看法。

再加上疗养客们试用了理疗产品后,效果的确甚佳,就和王小峰攀谈起来。

没想到这些个人,居然个个身份了得,是邻近三个地级市的头面人物,他们来此本是出席个会议,赶巧就遇上了王小峰。

之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王小峰在头面人物的指引下,开拓了三个地级市的新市场。那是三个A公司从没进入过的处女地,王小峰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上千万的业务单子。

一个人单枪匹马闯深山,三个月内做出上千万的业绩,这几乎接近于传说了,王小峰的事迹连总公司都听说,在最后那个月连续三次通报嘉奖。而华东大区更是把王小峰每日业绩单贴在墙上,每一次指标提升都会引来激烈的掌声。

虽然他还没回来述职,却已经是整个A公司的英雄。

人的境遇就是这么奇妙,明明是落魄而去,却赞誉而归。但运气也并不是等着人去捡的,王小峰进山之前就已经定下了赠送山区贫困学校一批器材的准备,可谓求仁得仁,当最后一个月,公司额外拨付十万营销费用,王小峰用这笔钱购买了大批学习用品给文县各个学校送去,更是令公司上下交口称赞。

整个局势对王小峰来说很有利,他只要回到华东大区,便可平步青云,以他现在的声望,已经超越了冯晖和林丛,成为副主管甚至于主管的最强竞争者。

但王小峰在回公司之前,却先发了一封述职报告。

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在这份报告里,他丝毫没有贪功,反而声称整个文县计划,是由黄陵华和老拉制定,并由老拉直接领导的,而他不过是个执行者而已。

一份报告传回来,经过老拉、黄陵华之手,又紧急送往总公司,如巨石击水,一下子把公司的局势给搅乱了。

如果没有王小峰这件事情,鲜总那个釜底抽薪的计划便会奏效,小西区的主管很快就要升任小A区经理,而黄陵华的势力大大削弱。

但王小峰的消息传来后,总公司方面对小A区的工作十分满意,所以对鲜总的提议有点犹豫。直至王小峰述职报告交上,总公司才明白,原来整个部署和指挥都是老拉在做。

老拉的资历和年龄在公司基层干部里都是最老的,长期在一线打拼,本来就是有功劳也有苦劳,上面不过嫌他没成绩,才一直没有提拔。

这次黄陵华趁着火热的舆情,不失时机的提交报告,建议将老拉平地升一级,成为小A区经理,既是熟悉本区情况,又是新建功业。

总公司两相比较,确实没道理不升老拉,于是很快下文,调任老拉为小A区销售经理。

天上掉下个馅饼,差点把老拉给砸晕了,不过他和黄陵华都很清楚,这件事情完全是王小峰不计得失,不贪功劳才成全他们的。

可王小峰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他本来就是被发配边疆,被丢到大山里,华东区几乎没有配给什么资源。他有今天那是单枪匹马打出来的。

如果王小峰将功劳一人独占,肯定是有个升迁等着他。

如果是从前,王小峰连想都不想就会这么做。可经过林丛出卖,冯晖背叛后,他已经开了窍,做事情之前知道动脑子。

这次的事情,他做的的确很好,也很可能有拔擢。但之后呢?

王小峰和林丛冯晖相比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他没有靠山。冯晖千方百计攀上鲜总,林丛背后有陈董,可王小峰有什么?

这次就算总公司开恩,给了个副主管的位子,可日后冯晖和林丛会放过他么?那两个人还不得见着天给他小鞋穿。

只要王小峰在公司没有根,他就永无安生之日。

再者说了,他的功劳再大,总公司给好处也得有章程,最多最多给个主管的位子,那还得天天遭人嫉恨呢。

所以思前想后,又了解了公司内部情形,王小峰决定孤注一掷,用自己的功劳来帮黄陵华和老拉一把,这才有了那份述职报告。

王小峰自然也计算过,他的让功绝不会白做。部门里那几个人中,林丛是陈董的人,冯晖是鲜总的人,而黄副总和老拉也一定想要自己的亲信,王小峰肯把这么大的功劳让出来,那还不是最亲的亲信么?

有了黄副总和老拉这两个靠山,王小峰便不再是没根的人,也不用怕冯晖他们。用一份报告换来两个上司的信赖,若算总账,王小峰这次没亏,还大大赚了一票。

 

 

王小峰的例子其实很典型。譬如我们本身是基层人员,有可能立下功劳,一般人会怎么做?

那当然是报的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乃至于在报告里好好夸自己一番,争取公司能给自己更多的奖励,甚至可以升值。

其实在很多时候,这是个错误的决定。

因为就算你一人独占功劳,上头给基层的奖励也不会太大。而如果你把功劳分一部分给上司,论功行赏起来,你该得的照样不会少,还笼络到了上司。

你要记得,不管你立下多大的功劳,你的靠山都需要分一份。是保护费也好,是买路钱也好,这都是必须的,这就是孝敬。

只有一种情形下,你无需把功劳分给上司。那就是你准备扳倒他。

如果这天还没到,你最好乖乖的把军功章分给他一半,这对你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章后疑问:为什么王小峰这功劳没给鲜总,只给了老拉?

 

职场潜规则第九条:你说的每句话,老板都会知道。所以要好好想想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许多人都认定一个原则,老板面前说好话,老板身后说坏话。以为遵循这个原则就能安枕无忧,既在上司面前保持形象,又可以逞口舌之快。

可以在老板身后说坏话么?可以,但仅在一种情形下可以,那就是你身边的人和你上司之间毫无瓜葛。譬如家人之间,能够轻松尽情的说公司里的事情,以血缘关系来看,足可保证安全了。

而在职场上,你必须记得,宁可当面说上司缺点,也不能在同事面前说。因为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进入上司的耳朵。

职场上的每一分钟,你都要想清楚,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1、耳报神无处不在。

 

耳报神指的就是通风报信的人,你说的每句话,都有可能被人报到上司那边去。

千万别自我安慰说觉得这个人不像会出卖你之类,你永远也不知道谁会出卖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出卖你,只需知道每个人都有可能就好。

或许你觉得可信任的人却不信任你,乃至于把你当作竞争对手,到上司那里打小报告实属平常。

或许那个人只是当玩笑,随口在别人那里又转述了一次,导致最后传到上司耳朵里。

或许你觉得重要的事情,别人却觉得稀松平常,在上司面前当作笑话讲。

 

总而言之,当一句话从你嘴里说出来后,控制权就不在你,而在听到的人。你再也没法控制这句话的传播,更无法掌握局势,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杀人灭口。

 

 

 

 

二、小心被对手利用。

 

你说的话,在有些人听起来可能没什么,甚至你自己都觉得没什么。但在你上司的竞争对手耳朵里,却可能很有价值。

说话之前要想清楚,不止要想这句话对自己有没有伤害,也同样考虑对上司的伤害如何。因为对你来说,上司与你是利益共同体,如果你的话成了对手的武器,或者是提供给他们有价值的信息,那对你而言就极为不妙了。

 

 

 

三、少说话多办事。

 

说话太多,容易被上司认作轻浮。这一点很多新人都不自知,一直要到混过很多年才幡然醒悟。

你要明白,职场是一个做事的地方,而不是个聊天的地方。当然你可以认为生活就是件很轻松的事情,没必要搞的太死板。

但不要忘了,控制着你命运的上司们,恰恰是充满野心的工作狂。他们指望看到的,是一堆工作狂而不是一群话痨。

许多新人都苦恼怎么给上司留下好印象。

溜须拍马的谄媚表现,在这个时代效果不会太好,我给出的建议,在绝大部分商业公司里,少说话多办事绝对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方法。

少说话是少说无关紧要的事情,少说公司里的八卦,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做事上去。

如果你看这本书看到这里,还以为职场成功是一件能够靠机巧钻营,靠小动作办到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绝大部分职场成功者的基础就是他们有强大的办事能力,如果没有这个根基,就算你学会再多的权术也于事无补。

少说话多办事,这句看似老生常谈,却是你职场生存的基础。

 

 

 

四、耳报神是可以利用的。

 

这一条是职场的技巧,也是从中国历史上大人物们用过的法子。

耳报神永远都存在,这是无可避免的,既然如此,那就不要怨天尤人了。只要你利用得当,坏事情也能变成好事情。

平时少说话多办事,关键时刻对着周围人透露几句秘闻,当然这是你想让人知道的。那些耳报神们就会在无意间被你利用,成为你的传声筒。

譬如说,你偶尔对外透露几个半真半假的消息,你的对手很可能会用这些讯息来打击你。如果你事先已经挖下陷阱,那你的对手岂不是自投罗网?

在电视剧《潜伏》里,余则成很多次都使用这样的方法,让那些对他竖起耳朵的人变作帮手,将谎言,离间的言辞,传遍整个机构。

这种方法如果使用得当,会有极佳的效果。因为你只是随口说了一句话,没人会怀疑他的真假。而如果别人利用假消息来打击你,很可能会反而落入陷阱。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技巧同样需要很高的手法操作,必须对身边人有充分了解,而放出去的假消息也要慎重斟酌,否则很可能弄巧成拙。

 

 

 

案例:

 

在办公室里,林丛永远都冷冰冰,看不起周围的人,自然也没什么人去跟他聊天。冯晖就好很多,对人和善,但平时也不说话,人家问一句才答一句,不问时总是埋头干活。

只有王小峰很爱聊天,一空下来就抓着同事大摆龙门阵,就算当上办公室主任后,依旧如此。老拉为这件事几次三番训斥过他,可王小峰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天办公室里人都出门办事,只剩下王小峰和蒋怡。蒋怡比王小峰早来一年,两人差不多大,平日里关系不错很聊得来。

看王小峰忙进忙出的搬东西,蒋怡赶紧上去帮忙:“王主任,你升官后琐事反而多了,办公室里买东西都要你操办。”

“叫什么王主任啊,我听着都不习惯。”王小峰没架子,“我不过是打杂的。”

“打杂那也是副主管级别啊,等三个月后,你没准就是主管了。”蒋怡羡慕道,“才来第一年就升这么快,比我能干多了。”

王小峰摇头:“主管可轮不到我干,那是林丛和冯晖的事。他们的业务能力比我强多了。”

“那可不一定,王主任在文县那种山区都弄来千万单子,威名远扬,真比比看,冯晖和林丛还不是你对手呢。”蒋怡提到冯晖时,满脸的不屑。

王小峰也是无奈:“你看我现在,琐事这么多,办公室买点纸买点水要我办,订餐要我办,连老拉的文件也要我整理,哪里有时间出去做业务。”

“哎,对了。”蒋怡突然想到,“王主任不是经常整理老拉主管的文件么,例会时大家上交的访客单你都能看到把。”

“能啊,怎么了?”

“那你可以看看冯晖和林丛在谈什么客户啊。”蒋怡窃窃私语,“这可是当主任的好处,说不定你还能从他们手里抢个客户来呢。”

“嗨,想什么呢。”王小峰连连摇头,“这种客户能抢么,譬如林丛最近在谈五百多万的大单子,都是总公司的关系户。”王小峰随口说了个客户名。

蒋怡笑笑:“五百万啊,这么大的单子,可是要经理级一起跟的。”

“何止,这单子可是黄副总和林丛一起在跑,我能抢么?”王小峰突然想到什么,交代道,“这种事情可别到处乱说,就我和你知道。”

蒋怡连拍胸脯:“你放一百个心,我的嘴巴装了锁,一个字都不会露的。”

王小峰看蒋怡保证,这才放了心,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半天,到最后说过什么都忘了个精光。

又过了几天,王小峰送文件进老拉办公室,却正好看林丛怒气冲冲的跑出来。而老拉在给黄陵华打电话,拼命解释些什么。

“主管,出什么事了?”王小峰估摸着老拉是被黄副总狠训了一顿。

老拉擦着汗坐下:“真见了鬼,真见了鬼。”

“林丛又怎么?客户没谈成?”

“谈成了。”老拉深深叹口气,“还不如没谈成呢。”

“这是怎么说的。”王小峰吃惊,“单子拿下不是好事么?”

“林丛前段时间在谈个客户,是陈董的关系户,总共五百多万的大单。黄副总带着林丛跑了快半个多月,本以为十拿九稳,可刚刚那边来电话,说合同签掉了。”

王小峰愕然:“签了?那黄副总还?”他突的一激灵,“不是和黄副总签的?这怎么可能?”

“真是见了鬼!”老拉用力一拍桌子,“鲜总亲自带队去签约,那边客户看大区总经理出面,当然不会怀疑,可实际上,这张单子就归了鲜总下面的小西区。”

“虎口夺食啊!”王小峰咬了下嘴唇,“怎么可能?时机就这么寸?”

“黄副总说我们这有内奸,可这个客户,只有我、黄副总和林丛三个人知道,还能有谁通风报信?”老拉越说越气,连喝了几口水。

王小峰突然想起,前几天他和蒋怡聊天时,曾提起过这个客户的名字,不禁脑门子一炸,连打几个哆嗦。

老拉瞥了他一眼:“你想起什么了?”

“鲜总截和,时间这么寸,很难说不是得到消息。。。。。。”王小峰遏制心里的慌乱,分析道,“我们这里和鲜总熟悉的,也就那么几个。”

说是几个,其实不过冯晖一个,王小峰的言下之意,老拉当然听明白。可事情发生都发生了,他们又没有证据,不可能拿冯晖怎么样。

王小峰从老拉办公室出来,脑门上和后背全是冷汗。他能想到唯一的可能,就是蒋怡。

这么大的机密,黄副总、老拉和林丛自然不会乱说,而王小峰只是偶尔瞟到过客户名单,除蒋怡外谁都没说。

但问题是,蒋怡怎么会把这个秘密告诉鲜总呢?

王小峰回到自己座位,把整件事情细细的捋了一下。首先蒋怡和鲜总不可能有接触,以鲜总这个级别,犯不着安插如此小的棋子。

王小峰忽然想到,前段时间大家竞争主管时,冯晖本来是要带着人跳槽到小西区的,而他事先拉的人里,就有蒋怡。

这个思路犹如利剑,把满天乌云拨开。事情就是这样,蒋怡表面两头光,实际却是冯晖收买的线人,平时来找王小峰聊天,自然也是套取情报。

那天王小峰说漏嘴,把客户名单透露出去,蒋怡表面拍胸脯保证,但私底下却把消息转卖给了冯晖。

蒋怡和林丛没有利益冲突,可冯晖却有。他们两人正在做三个月的业绩比拼,胜出者可以晋升主管。

王小峰透露的客户名单对冯晖本身没用,他就算有通天本事,也没法子让这客户归入自己名下。但冯晖却能做到损人不利己,他只要把客户告之鲜总,就能让鲜于半路拦截,从而将业务转入小西区。冯晖表面上没好处,但实际却让林丛损失了五百万的巨额业绩,也浪费了足足半个月的时间,还极大的讨好了鲜总。如果上面调查起来,很可能查到王小峰头上,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这是一箭四雕的妙计啊。

王小峰连连倒抽冷气,这幸亏透露的不是他自己的秘密,要不然,这回吃苦头的就不是林丛,而是他王小峰。

直到这刻,他才明白为什么老拉要斥责他乱说话,在办公室里讲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有无数只耳朵在听,将会带来的后果根本无法预料。

虽然这次王小峰侥幸躲过,可以后呢?他感觉到很棘手,蒋怡这样的耳报神如果留在身边,迟早都会成为祸害。

要想法子除掉蒋怡,剪去冯晖的羽翼才成,王小峰陷入了沉思。

 

三人主管之争,进入白热化。原本林丛的业绩可以遥遥领先的,可浪费半个月时间在跑掉的单子上后,顿时变成了第三名,而排列第一的居然是王小峰。他依靠着山区里几个市不断介绍过来的业务,以微弱的优势领先于冯晖。

冯晖为人中庸谨慎,为了不犯错而不冒进,这在平时是好事,可到刺刀见红的关键时候,却反而拼不过王小峰。

最近一段,王小峰在谈个本市的大业务,那是本地一家知名IT企业,老板很新派,预备给每个员工购买一套保健器械,以弥补长期做办公室带来的损伤。

王小峰为这件事情已经做了多个方案,本来谈的七七八八,可南方企业家,总喜欢在最紧要关头用些手段,最后就差在几个百分点的折扣上了。

那天王小峰看着心情不好,蒋怡趁机又和他聊了几句。王小峰告诉蒋怡,这张单子实际已经丢了,谈判彻底破裂。王小峰说话时,装着不经意的把客户名字漏了出去,完全像第一次般无意。

蒋怡听在耳里,记在心中,一转身就向冯晖汇报了。

冯晖收到这么重要情报,自然喜出望外。他观察王小峰的方案,双方实际只卡在5个百分点的折扣上。王小峰给IT企业报的价格,已经是公司的底线,确实没办法再让,而那边死活要这5个点的折扣,结果好好的业务谈僵掉,上百万见财化水。

冯晖把来龙去脉分析一遍后,不禁暗笑王小峰的迂腐。虽然公司不能再让价格,可那五个百分点却是业务员的提成,如果王小峰肯不要业绩提成,那单子就谈下来了。

眼前来看,确实少赚了好几万块钱,可多了上百万的业绩,却是竞争主管的大筹码。

两边衡量,还是赚了。

如此想通后,冯晖立刻按照客户的要求,重新做了份让掉五个点的方案,给客户那边发了过去。

第二天例会,虽然会议室人都到齐,可看得出大家都心不在焉,包括平日最积极的冯晖,他还等着IT公司给他回音呢。

黄陵华和老拉一起走进会议室,众人看着两个上司阴沉的面色,心中皆惊。这种每日例会,都是老拉主持,黄陵华几乎没参加过,今天过来,显然有别的事情。

果然,黄陵华一走到会议桌前,就砰的把资料夹狠狠砸在桌面,一脸怒容:“还开什么例会?这叫例会么?这叫拆台会!”

几十个人面面相觑,大气都不敢喘。

黄陵华扭头盯住冯晖:“你和酷雅公司单方面联系过?”

冯晖心里一跳,他虽想到会东窗事发,却没想到这么快,不过这件事情迟早会被翻出来,所以他心里已经有了准备:“是联系过,我递了个方案过去。”

“你知不知道这是王小峰在谈的客户?”黄陵华面无表情。

冯晖点点头:“知道。”

“怎么知道的?”

“那天和小峰聊天,他说酷雅的客户谈崩了,我想反正死马当活马医,就又丢了个新方案过去。”冯晖胸有成竹的说。

黄陵华也不做声,问王小峰:“有这回事么?”

“没有。”王小峰连连摇头,“我没和冯晖聊过酷雅的事情。”

“哎!你怎么忘了!”冯晖提高声调,这也是他事先就拟定的方案,“明明是前天跟我说的么,就在办公室快下班的时候啊,你说酷雅的谈判已经破裂了,我说要不我试试,你还说爱试不试呢。”

冯晖整套说辞编排的很完整,听着就像是真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王小峰热爱聊天,常常口无遮拦。而酷雅那边的业务确实是谈崩了,这时候冯晖接受,一点毛病都没有。

“胡说八道!”黄陵华突然震怒,点着冯晖的鼻子斥道,“平时看你冯晖做人很老实,怎么也会干这种背后下绊子的勾当!”

“我没有啊。。。。。。”冯晖感觉事情有变,顿时紧张起来,“黄副总您听我解释,这的确是。”

“的确什么?”黄陵华更是愤然,“王小峰根本不可能和你谈酷雅的事情,因为那边的单子前天就已经签了,对方昨天就把钱打进我们账号。一个成交的业务,他怎么会跟你说谈崩了?还让你跟进?”

“签了?”冯晖陡然一震,下意识的去看蒋怡,可蒋怡也是惊讶万分。

“你说!到底怎么回事!!”

“我以为。。。以为。。。。。。”冯晖犹如坠进了冰窟窿,百口莫辩,四肢瘫软在椅子上。

“以为什么?”黄陵华的怒火越来越炽热,“一张都签下的单子,你居然还发方案给对方,而且价格比公司规定的底线还要低五个百分点。你想干什么?谁给你的权利?你要挑战公司的销售制度么?”

冯晖张大了嘴,却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他当然知道自己是掉入了陷阱,可这个陷阱是怎么形成的,究竟如何到这一步,冯晖却没有想明白。

老拉扶震怒的黄陵华坐下,黑着脸说:“酷雅的客户接到冯晖的方案大为光火,认为我们公司的业务员有欺诈行为,强烈要求我们把五个点的费用还给他们,否则就要闹上总公司去。为了息事宁人,鲜总和黄总已经同意退回五个点的费用,这张单子对我们而言,不止是没得赚,还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形象。”

众人目光都集中在冯晖身上,大家都是做销售的,明白公司价格底线是一条不能动的红线,就算上千万的单子都没退让过,冯晖究竟哪里来的胆量,敢随便让出五个点。这时候,冯晖自然不敢把肚子里的小九九说出来。

“宣布一个处分,冯晖严重违反公司销售制度,人事部会发警告信给他。为了惩戒,还要扣除冯晖这个月总业绩的20%,扣除部分将不计入三个月累积销售额。”老拉把一张盖章的文件拍在面前。

冯晖满头冷汗,连喘气都是发颤的,接下来的例会讲了些什么,他连一个字都没有听见。

这种头脑发懵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整个会议结束,冯晖这才抬头,刚好看到王小峰慢悠悠的收拾着文件,准备走出去。

“酷雅的单子真的签了?”冯晖突然问。

“签了啊。”王小峰一脸茫然,“那天我还和蒋怡说过这事情呢,他还叫着要我请客。冯晖啊,你到底哪听说业务谈崩的,不是做恶梦了吧。”

冯晖突然一口气闷在胸口,眼前一黑,半天都喘不过气来,等眼前再能视物,偌大个办公室,已经空无一人。 

章后疑问:王小峰为什么要出手对付冯晖?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773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