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2023年写材料责任使命、担当主题经典古语解读及应用示例集锦15条
2024-12-20 | 阅读:1265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2024年写材料责任(使命、担当)主题经典古语解读及应用示例集锦(15条)

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释义: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理顺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代表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意识。

用法提示:这是一种常人很难企及的高度,司马迁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强调一种大责任。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放在开头,然后写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也可以放在句中。比如,做好以后的工作,我们要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责任意识。

2.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出处:近现代·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原文:“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

释义:急切地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一定要扶持住即将要倾覆的大厦。形容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用法提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而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为他梦寐以求的民族复兴事业而继续奋斗。不过,世殊时异,中国人民落后挨打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水火之民”和“将倾之厦”也不会再出现。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不能单独用在段首,而是应该在一句之中。比如,我们应该有“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责任感。

3.多难兴国,殷忧启圣。

出处: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张廷圭传》。原文:“玄宗开元初,大旱,关中饥,诏求直言。(张)廷圭上疏曰:‘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张廷圭说的“古有”,即西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释义:灾难频繁反而可以促使国家兴盛起来,忧患深重反而可以启迪君王变得圣明。形容尽管面临诸多困难灾祸,但只要我们殚精竭虑,砥砺前行,就能取得不朽成就。

用法提示: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对个人、国家而言,忧患意识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无忧患意识,轻则失败,重则亡身;国无忧患意识,轻则落后,重则亡国。如今,我们大踏步地迈进了新时代,我党对各项工作实现了坚强有力的领导,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设法改进——这就是我党忧患意识的表现。为实现党的自我净化与自我革新,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作风建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方能永葆生机活力。

4.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一年》。原文:“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

释义:他们(禹和汤)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当;他们(桀和纣)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形容朝代更迭,兴亡无常。

用法提示:这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贤大夫臧文仲所说的话,他还被孔子批评过:“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纵览历史风云,细细品味历代王朝兴衰,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历代王朝创造繁荣的过程极为相似,其衰亡也经历了惊人相似的轨迹。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可以用一个很专业的词语来形容这种现象——历史周期律,这是党建大会上经常谈到的内容。

5.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出处:明·袁崇焕《边中送别》。原文:“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