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2024年创新总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机制
2024-11-27 | 阅读:1264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创新“总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重大工程型号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以下简称“总师”)科学素养深厚、视野格局开阔、发挥作用特殊,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深刻认识“总师型”人才在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独特作用,心怀“国之大者”,有组织开展“总师型”人才培养,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人才基础和科技基础。

为国家战略人才积蓄后备力量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充分发挥紧密联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天然优势,持续加强“总师型”人才自主培养,为国家战略人才积蓄后备力量。

加强“总师型”人才自主培养是塑造国际竞争“非对称”优势的关键变量。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重大工程型号,是赢得综合国力较量和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代代“总师型”人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智慧结晶。只有着力强化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总师型”人才队伍,不断攻克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前沿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实现“非对称”赶超。

加强“总师型”人才自主培养是有组织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的必然要求。重大工程型号是提升国家关键领域科技能力水平乃至跨越式发展的制胜一招,关键技术创新、系统分工协作是影响攻关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总师型”人才肩负工程技术、管理协同职责,在推动有组织科研方面责任重大、作用突出。着力培养更多有组织科研能力的“总师型”人才,能切实为我国科技攻关、“大兵团作战”蓄力,在国家重大工程、重大任务中“揭榜挂帅”,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