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2024年党课讲稿: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理念创新和路径探析
2024-11-21 | 阅读:1264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党课讲稿: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理念创新和路径探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1]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凸显了维护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扩大主流价值引领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大势和全媒体发展规律,多次就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等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安排部署,为做好新时代舆论引导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23年10月,A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七个着力”的总体要求,其中“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对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提出更高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使命新任务,进一步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已成为国家战略、时代课题。

一、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大势下舆论生态的基本特征与表现

当今社会,随着媒体对社会运行与社会公众生活的全面介入,信息传播特别是媒体传播已经成为一种话语权力乃至生活方式,由此产生的挑战与风险也相应增大。因此,正确认识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的基本特征与表现,是媒体融合发展大势下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基本前提。

(一)国内、国际舆论场具有相互关联性与实时互动性

全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成为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也是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之一。同时,以微信、微博等各类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型媒介成为最主要的传播载体之一,舆论生态、传播格局、传播方式也随之彻底改变。移动网络的传播极大地拓展了社会公众筛选信息、利用信息、应用信息的深度和广度,而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低门槛准入、便捷化、匿名化等优势,使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与共享成为现实。互联网与新媒体成为各类热点话题、焦点议题衍生与讨论的主要场所,只要有热点事件或突发事件,都能通过互联网与新媒体获得话题的极大发酵,引发大规模的关注与讨论。在全媒体时代的舆论生态中,一国一地甚至一人的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全球性话题或新闻,舆论引导的视角也由一国一地转换为全球性视角。比如,我国国内的很多热点新闻事件,往往也是国际媒体关注与报道的对象,一些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也经常在国际舆论场引发关注与讨论。也就是说,在全媒体时代,舆论场的丰富程度与活跃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舆论参与主体的全民性与活跃度也是今非昔比,国内、国际舆论场的相互关联、实时互动已经成为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的基本特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种信息通过互联网与新媒体实现了交流与对话、沟通与碰撞,实现了互相融合、取长补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多元整合与人类文明的进步[3]。

(二)信息传播与意见表达呈现多主体传播、多主体接收的多元化态势

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一些新型媒介如互联网、手机等的普及,改变了社会公众与媒介的距离关系。“新的媒介逐渐建构出平面化、去等级、去中心的信息传播系统,使得社会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信息传递的节点。”[4]这种传播特性使得社会公众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其利益需求、价值理念、思想观念等也不断产生分化,舆论生态、传播格局、传播方式等也因此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移动网络的即时性、便捷性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接收信息、表达个人意见,由此也不断催生各种各样的舆论议题,意见表达呈现泛滥化、随意化、多样化等特征。这种多主体传播、多主体接收的现状造成了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多元性的客观现实,进而造成了“去中心化”的传播趋势[3]。尽管这种多元化的传播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开放与进步,但是由于网络世界里众声喧哗,不乏一些带有负能量的声音和意见表达。比如,形形色色的虚假信息、非理性声音、情绪化言论等具有消极负面倾向的舆论不仅影响网民的正确判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因此,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实现对多元化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用主流信息占领网络阵地,抢占全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制高点成为重大现实问题。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