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信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XX经信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经济下行的压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1-12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二季度以来增长X%(按累计增速算达到X%,列全省第X),超出年度目标任务X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X%,列全省第X;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全省第X;前三季度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列全省第X、第X;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居全省第X;全省改革获得感评估中,XX降本减负获得感居全省第X;XX市被评为国家级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局机关被评为2021年度全省经信系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第X名)和“浙江省文明单位”。
(一)主动防控,将疫情压力转化为抗疫动力。
全市经信干部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开发工业企业防疫监测线上系统,原创性提出“五个100%”、“七个到位”和“三色”管理措施,全市工业企业没有出现一例疫情。千方百计做好防疫物资保障,一个半月内口罩日产量从2万只增加至2300多万只,为打赢“两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精准施策,将政策力度转化为复产速度。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实施“稳工业10条”,建立市工业和信息化专班,为企业送政策、提信心。帮助解决缺工难题,联动各地组织X辆专列、X架专机、X辆直通车接回外地员工。努力拓展内外市场,率先投放X亿元工业专用消费券,举办浙江制造“百网万品”XX行动鞋服专场、XX男装中国行、“时尚潮都·品质XX”X时尚走廊采购节,举办首届中国(XX)汽摩配产业博览会、机械装备博览会。
(三)改造提升,将产业风险转化为产业机遇。大力推进制造业重塑,深入实施“5+5”产业培育计划,化解断链断供风险X项,电气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2021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全国仅20个),XXX时尚走廊建设初见成效。我市连续五年被评为淘汰落后产能和“腾笼换鸟”工作考核先进市。加快技术协同创新,举办“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新增省级工业新产品X项、省级以上首台套产品X个(历年最多)、省级协同创新项目X项。实施“千企智能化改造”,将智能化改造补助比例提高X个百分点,举办X场智能制造现场会和技术交流会,新增智能化技改项目X个、新增省级未来工厂X家、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X家(全省第X)。
(四)重点突破,将投资顾虑转化为投资信心。加大重点项目招引建设,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X个、开工X个、竣工X个,三澳核电一期工程、正威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中心等百亿项目顺利开工,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中国长城自主创新基地、百威啤酒、奔腾激光二期工程等项目建成投产。推进小微企业园提质提效,配合市委巡察办开展小微企业园专项整治,制定并推动实施小微企业园“十条刚性措施”,累计解决X个问题,整治后,全市小微企业园亩均产值、亩均税收分别较上年增长X%、X%,专项整治工作得到XX副省长批示肯定。加大小微企业园建设力度,全年新开工X个、竣工X个,新增入园企业X家,建成数字化园区X个。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五大国有通信企业合作布局“新基建”项目X亿元,建成5G基站X个(全省第X),龙港率先实现5G全覆盖。
(五)优化平台,将企业所盼转化为服务所向。持续提高服务质效,深化“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企业领码X万家,化解企业问题X个,为企业减负X亿元。精准指导做大做强,全年共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X家、国家级绿色工厂X家、单项冠军产品X个,省“隐形冠军”企业X家(全省第X)、“隐形冠军”培育企业X家(全省第X)、“专精特新”培育企业X家(全省第X),“雄鹰行动”培育企业X家。全年新增“小升规”企业X家,新建投产上规企业X家,两项数据均创下历年新高。强化产业人才保障,编制产业紧缺人才目录,推动“千企百校”人才合作对接,组织“亲清政商云学堂”X期,观看交流达4万余人次。
二、2021年工作思路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大力实施“制造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全力稳增长、扩投资、调结构,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产业环境,积极参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畅通“双循环”通道、增强产业链韧性,以“一县一示范、一处一品牌”创建为载体,大力推进产业组织创新(产业联盟建设、链主企业培育)、产品技术创新(单项冠军+首台套打造、工业设计赋能)、制造方式创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改革)、管理模式创新(现代企业培育、活力机关建设)、助企服务创新(“两万”行动、人才保障),加快打造全球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领先的时尚智造基地,助推我市做强全省
第三极、建好长三角南大门。主要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工业投资增长9%,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9%。
(一)深化“一号工程”,做强做大数字经济“
第三极”。
一是推进数字产业新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聚焦物联网、通信卫星等重点细分领域,争取全年招引超亿元数字经济项目30个以上、开工20个以上,新增超亿元数字经济企业15家以上。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产业,推进瓯江口机器人产业园等6个装备产业园区建设,争取全年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天心天思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
二是推进智能化改造新突破。以乐清电气行业、鹿城鞋革行业、瑞安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为重点,争取全年开展诊断服务项目X个以上,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X个以上,新增机器人应用X台以上,打造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X个,争取工业企业设备联网率达到X%以上,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X台/万人。
三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提升。加快5G基站建设,争取新建5G基站X个。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全年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X个以上,打造5G场景应用X个。
(二)畅通“双循环”,持续推进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一是供给侧发力,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和产学研合作,争取全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以上。高水平举办“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X家。深入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力争全年新增省市级首台套装备X项以上。优化全市新产品鉴定管理体系,力争省级工业新产品备案X项以上、鉴定X项以上,新增“浙江制造精品”X个以上。
二是需求侧发力,全力推进市场拓展。启动促工业消费X版系列活动,举办鞋服采购节等活动。积极推进XX制造拓市场“百网万品”“春雷计划”,全面推开“商超计划”,争取入选C2M“超级工厂”培育名单X家以上。加强专业展会营销,办好中国(XX)汽摩配产业博览会等展会。举办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筹建信息消费体验中心,积极建设国家级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三是跨区域协作,加大产业对接力度。深化与上海嘉定战略合作,推进XX(嘉定)科创园科研成果在温实现产业化。深化与XX数字经济战略合作,积极打造XX(XX)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办好
第二届“市长杯”中国(XX)工业设计大赛数字设计(XX)专项赛。
(三)坚持双轮驱动,打造标志性产业链。聚焦“5+5”产业,全力打造10条具有XX特征的标志性产业链。
一是打造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
2.0版,制定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
2.0版评价指标体系,打造一批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标杆县(市、区)。
二是推进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联动,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工程,全年推动20个传统制造业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坚,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5家,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20个以上。推进产业联盟建设,争取再打造3个产业联盟,实现五大传统产业联盟全覆盖。
三是推进制造业产业基础再升级。建立“产业链—基础领域—企业—项目”一体化储备机制,支持整机与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同步研制,配套工艺同步升级、产业技术基础同步支撑,促进整机与工业“四基”协同发展。
(四)集聚优质资源,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一是加快高能级平台建设。加快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争创三星级以上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X个以上。加快打造X时尚走廊,力争2021年时尚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加快中国XX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园建设,努力把XX市安全(应急)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国性的“应急安全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争取全年新开工建设X个、竣工X个,新入驻企业X家。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工业园区,启动X个老旧工业区块试点改造为都市型现代工业园区。
二是推进高质量项目攻坚。深入实施“一局长一项目”行动,争取全年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X个。实施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争取开工建设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X个、竣工X个。
三是强化高水平要素保障。落实好工业线保护制度,争取全年“三未”工业项目整治提升X亩、低效工业厂房整治X万㎡、“三改一拆”旧厂区改造70万㎡。强化增量土地保障,争取全年新增工业供地X亩以上。强化产融对接,力争全年推荐基金合作项目X个以上。
(五)打造一流环境,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一是构建优质企业梯队。坚持“抓大、扶小、育新”统筹发力,紧盯“放水养鱼”行动计划培育企业名单,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全力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全年净增“小升规”企业X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X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X个,寻访X家“最美工厂”。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力争全市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增长9%以上。
二是壮大优质人才队伍。定期开展全市工业企业人才存量和人才需求调查,力争民营企业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XXX万个以上。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招引“X计划”攻坚行动,全年评选新时代青年企业家X人、新动能工程师X人,新培育中高级工程师X人以上。
三是打造优质服务高地。深化“两万”专项行动,全面深化“帮企云”“企业码”应用,确保新增排摸问题化解率X%以上。全面落实降本减负政策,实施好“放水养鱼”行动计划,为企业减负X亿元以上。
(六)强化示范引领,提升经信干部素质能力。开展“一县一示范,一处一品牌”创建活动,每个县(市、区)、产业集聚区、每个处室打造1-2个工作推动力大、创新引领力强、示范带动力好的特色品牌项目。
一是加速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每月一学、党支部每月一学、机关每月集中夜学一次、干部每月一书和每月一讲,推动党员干部筑牢思想基础、提升精神面貌。
二是持续深化文明单位建设。以“更文明、更亲清、更健康”为标准,持续推进“创建文明单位十大行动”,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三是全力开展模范机关创建。以“让市委放心、让人民满意”为目标,持续提升工作本领、激发干事激情。深入开展“红色领航·双强争创”活动,打造“一支部一特色一品牌”,促进党建工作与经信业务协同发展。
四是扎实推进清廉机关创建。建立健全巡查整改工作长效机制,加强风险防控制度建设,开展廉政教育月活动,定期开展分类检查,将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化、常态化。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