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市气象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XX市气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提高极端天气精准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围绕打造基础牢固的韧性城市,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4年天气气候形势复杂,记录到2008年以来最多的暴雨日数,全市性暴雨19天、局地性暴雨70天,超强台风“摩羯”给XX带来严重风雨影响。XX市气象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气象工作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做好重大天气过程服务保障,无人员因气象灾害伤亡。一是压实汛期气象工作责任。认真开展汛期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大检查,多次研究部署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加强极端灾害天气风险防范和应对,报送决策气象服务材料409期,向各级防灾责任人滚动发布气象预警和防御指引信息13700条。二是提升极端天气预警预报能力。开工建设深汕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持续优化时空多尺度同化分析系统(MOTOR-DA),为数值预报技术全链条国产化替代贡献关键一环。暴雨预警提前量较去年提升16.3分钟。三是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面向防灾部门推出夜间及周末等防守薄弱时段天气风险预警服务,针对学生上下课等敏感时段联合市教育局优化高级别预警时段防御指引,新增电视机顶盒等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实现预警信息中英文发布。完善直达基层责任人的“叫应”机制,动态更新精细至街道的七类防灾责任人清单,点对点为721个社区、300家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提供预警信息,“兜底式”呼叫4.2万人次。四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成气象灾害和防雷重点单位现场隐患排查,开展10批次83宗“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立案查处4类12宗防雷领域违法案件,坚持柔性执法、强化科技监管等做法被全省推广。组织召开全市防雷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和防雷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完成市气象减灾学会等4个气象行业学会、协会换届。
(二)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大城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规划(2020-2035年)》,XX牵头的2项任务和6项承担事项取得阶段成效。《XX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配套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完成率达85%。一是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成效明显。挂牌全国首个市级人工智能气象应用重点实验室,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区域预报模型“智霁”和人工智能短临预报大模型投入业务运行,强对流天气有效预报时间从1小时提升到3小时。联合中山大学共建广东省“大气科学+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基地。二是超大城市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全国领先。新增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和国家天气站,以及5G-A通信基站和微雨设备等观测设备,全市站网密度处于大城市领先地位。承担10项国家级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任务,在中国气象局考评中排名前列。全省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排名第一。三是形成主动、互动、联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机制。联合市委政法委印发“网格+气象”工作方案,气象重大科技项目纳入市科创局项目申报指南,与市委编办共商形成XX市气象预报服务中心和区级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方案。《XX市气象服务规定》纳入2025年一类立法计划,办理天文和气象服务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并获得满意评价。四是气象工作“含深度”持续提升。推动中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博览会、计划单列市气象部门工作会议等重大活动在XX举办。完成世界气象组织“超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公私参与示范”项目,牵头实施世界气象组织人工智能试点项目。低空气象等创新亮点工作多次登上《央视新闻》,获新华社等央媒报道多次。五是积极推进XX都市圈建设。经广东省气象局批复和市政府同意,会同东莞和惠州市气象局出台XX都市圈气象高质量协同发展意见,推动公共气象服务一体化发展。与广州市气象局持续开展“双城”联动,在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等领域深化合作。
(三)坚持高水平科技创新,助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